【漾新聞記者陳雯萍/高雄報導】高雄市議員鄭孟洳今(18)日在市議會民政部門質詢時拋出「智慧城市行動指南」五大主張,呼籲市府在推動智慧高雄與主權式AI的同時,應從法規制度、資安防線、人員管理、數位平權與教育普及等面向補強治理機制,真正讓市民在科技進展中感受到安全、參與與保障。
鄭孟洳指出,市府推動的「智慧高雄燈塔計畫」即將在年中展示成果,但至今尚未完成AI作業指引,仍等待中央《人工智慧基本法》出爐後再制定相關規範。她質疑市府腳步太慢,建議應比照台北、新北等地盡速訂出高雄版AI作業準則,清楚界定應用範圍與禁止事項,避免AI濫用、侵害個資與倫理。
針對市府籌備中的「智慧城市發展委員會」,鄭孟洳提醒該機關未來將主導全市資料整合與AI決策,責任重大,應依「資安即國安」標準,提升資訊人員錄用門檻與審查機制,特別是對於是否曾赴中或有異常接觸紀錄應加強審核,確保資料主權與安全。
鄭孟洳也指出,自2022年起市府已發生12起資安事件,雖肯定現行資安紅藍隊演練制度,但目前僅10個局處參與,顯然不足以面對全面風險。她建議市府擴大演練範圍至所有局處、委外單位與醫療體系,並將成效納入績效考核,同時公開各機關資安等級資訊,建立常態化、責任明確的管理架構。
她也直指研考會目前測試中的「智慧客服2.0」系統存在潛在風險。她實測發現系統答非所問、資訊落後,並以台北捷運曾因遭破解導致費用飆升為例,提醒市府使用與之相同的OpenAI模型,須提前設限與偵測濫用行為,確保系統在正式上線前能達到資訊正確、資源控管與防詐偵測的多重標準。
此外,鄭孟洳也關注AI技術落差可能造成的社會不平等。她引述《商業周刊》資料指出,有高達68%年滿45歲的民眾不會使用AI,女性使用率更較男性低兩成。她呼籲市府比照淨零學院設置「高雄AI學院」,設計生活應用與專業證照課程,建立公務員與產業從業者可共用的AI人才庫,打造真正具備在地韌性的智慧城市。
鄭孟洳強調,智慧城市不僅是科技建設,更應包括制度治理與全民參與。市府若真要帶領高雄邁入AI時代,就不能只靠系統升級,必須同步建構一套能守住紅線、強化公平、保障市民的智慧治理體系,讓科技為人所用而非成為風險來源。
【漾新聞】#漾新聞 #高雄
看更多新聞 請點選「漾新聞」網址 https://youngnews3631.com/index.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