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漾新聞記者陳雯萍/高雄報導】台灣最大國宅社區之一的五甲國宅,公共設施產權爭議延宕多年未解。高雄市議會今(22)日召開公聽會,聚焦「高雄市國宅都市計畫公共設施產權檢討:以五甲國宅為例」,由黃柏霖議員主持,陳麗珍、李雅靜議員列席,邀集學者專家、居民與政府部門討論。與會者普遍認為應由第三方公正機構調查協調,才能徹底釐清產權歸屬與歷史爭議。
黃柏霖議員指出,五甲國宅公共設施缺乏專責管理機制,住戶遇到問題無門申訴,長期仰賴政府單位支援。他建議市府應引入民間大樓式管理制度,提升行政效率與居民生活品質。李雅靜議員也表示,一至三期國宅存在抵費地與公共設施重複負擔等歷史爭議,市府應攜手中央提出完整資料,並儘速完成未點交設施,確保住戶安全與權益。
高雄市都發局指出,根據買賣契約規定,國宅公共設施應登記為縣市政府所有。若住戶對產權仍有疑義,可委請律師公會進行適法性釐清。但國內學者普遍認為單靠契約不足以解決爭議,應追本溯源,清查當年購地面積與負擔比例,還原真相。
成功大學都市計畫系教授陳彥仲認為,應釐清原始土地登記與地價稅徵收範圍,作為產權調整依據;屏東大學不動產經營學系教授賴碧瑩則指出,國宅管理涉及政府徵收、重劃與政策演變,理應由政府主導管理與修繕,並可納入延壽改建補助。
律師張宗隆強調,國宅制度涉及公法與私法雙軌,市府與原縣府契約執行標準不一,是導致居民困惑的主因。他建議,公共設施不宜轉為私產,應保有公共性,並明確說明契約內容。台南市都發局前局長徐中強亦表示,當前關鍵在於釐清是否已繳納土地成本,如有誤差應依法調整,並由第三方介入協商,提升公信力。
正修科大黃益雄副教授指出,五甲國宅開發於民國50年代,當時並無平均地權概念,導致現今住戶對土地持分與成本計算模糊。他主張委由具公信力的機構調查住戶實際權益與地價分攤比例,釐清真相、解決爭議。
住戶代表周凌雲表示,五甲國宅9.6公頃都市計畫公有地多年來爭議不斷,政府曾承諾返還,但迄今無明確說法,盼市府儘速處理。來自國富社區的賴蔡瑞美則指出,綠地使用與維護權責不明,導致社區與里內管理發生衝突,需市府協助釐清界線。
陳麗珍議員呼籲政府應擬定明確修繕經費制度,協助國宅更新。黃柏霖則強調,爭議若無法短期內解決,就應讓住戶了解根源與法源依據,避免反覆爭議與行政資源耗損。他再次建議市府儘速委託第三方公正單位進行全面調查,提出制度性解方。
【漾新聞】#漾新聞 #高雄 #五甲國宅
看更多新聞 請點選「漾新聞」網址:https://youngnews3631.com/index.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