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新聞─陳金聲/嘉義
嘉義縣義竹鄉龍蛟國小及東華國小校園內的兩棵老鳳凰,在仲夏又都盛開,但卻兩樣風情,龍蛟國小的老鳳凰因廢校而等不到畢業生,東華國小變成為南興國小的分校,今年至少還等到三位畢業生。農鄉的寂寥從這兩棵鳳凰可見一般。
這兩棵校園老鳳凰,樹齡都有數十年之久,每年的仲夏都一定盛開,紅花朵朵,奼紫嫣紅,在鳳凰花盛開時節,都成為這兩個村落最美的風景與地標。
龍蛟國小地址是龍蛟村一號,東華國小則是平溪村一號,從地址就不難看出這兩校在村裡的「地位」。
兩棵老鳳凰,相距約只1.5公里,早期每年都等得到數十位的畢業生,「恭送」及「恭祝」學子們踏出校門後,不論升學或就業,都前途似錦,鵬程萬里。
民國五、六十年代,這兩所學校每年的畢業生都還有二班,每班四十多人,但是,隨著農樹人口嚴重外流及少子化的影響,到鳳凰樹下唱驪歌的畢業生就大幅度的逐年減少了。
其中,龍蛟國小因學生人數少到不能再少而於民國95年被廢校,學子併到鄰近的光榮國小就讀。因此,目前還活在校園的這棵老鳳凰,被形容為「等不到畢業生的鳳凰樹」。因為廢校後就再也沒有學生到樹下唱驪歌了,倒是有些校友在鳳凰盛開時節返鄉時會再到紅花樹下拍照憶當年。
位於平溪村的東華國小,是平溪與後鎮兩村的共同學區,但一樣擋不住少子化及人口外流的影響,於民國九十五年被併入鄰近的南興國小降階成為「南興國小東華分校」。村民無奈的說:「雖然被降階,但總比直接被廢校還幸福」。
平溪村境內有二林鳳凰樹,其中一棵位在入村的路口,但樹齡較「幼齒」,另一棵就是東華分校內這棵,只要它盛開,全村就屬它最紅。
南興國小是義竹新店及北華兩村的共同學區,東華分校則是平溪與後鎮兩村的共同學區,四個村落擋不住時代的潮流,「養」兩所學校,「養到愈來愈稀微」。
目前南興國小學生人數是三十七人,東華分校則只剩十九人,分校今年畢業生只有三位,所以,這棵鳳凰樹「至少還等得到三位畢業生」,比龍蛟國小那棵還幸福。村長溫哲男說,「老樹有情,一樣會祝福這三位畢業生將來前途似錦的」。
東華分校全校六年級,平均每年級只有三位學生,其中還有隔壁的龍蛟村來「越區就讀」的。在這農鄉,沒有像市區越區就讀的限制,跨區就讀來者不拒,多多益善。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陳文博說,「學生人數再少下去,前途難卜,希望能穩住,甚至成長,避免被廢校併到南興國小」。
龍蛟國小被廢校後,校園如同廢墟,荒煙蔓草,曾經整理,但雜草春風吹又生,管理單位一個頭兩個大,校園內第十三屆家長會會長鄭萬福及第十四屆家長會會長謝啟宗兩人捐資興建的一座蔣公雕像,也在前年「不知不覺」中被就地剷除,長眠九泉。
東華國小校園內那尊蔣公雕像,在民進黨執政一片「去蔣化」聲中,目前還矗立著,當今的民進黨連各地的「中正路」都要「去中正化」更改路名,東華國小校園內「這位老蔣」還能矗立多久,誰能知道?村民說「保住學校不被廢優先,鳳凰樹應該不致於被砍,來年還會再盛開,至於老蔣的雕像,看他的造化了」。
陳姓村民指出,學生人數少也不錯,老師可採「精兵制精準教學」,因此,學生成績都很好,民國109、110、111學年度分別得過全國「科技教育實作競賽」的第三、第一、第二名,「小兵也能立大功,這是東華分校之光」。
小朋友則說,同學少也不錯,「隨便讀、隨便考最少也都是全班前幾名」。曾經問過一位小朋友考幾分,他回說考七十幾分,再問他全班第幾名,他回答第二名。他的阿嬤聽到後立馬吐臭說「別聽他唬賴,因為他全班只有二位學生」。事實上這位學生說的也是事實,沒有虎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