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漾新聞記者陳雯萍/高雄報導】第60屆廣播金鐘獎本月11日晚上頒獎,在所有得獎者中,首度出現了學校得獎者,是由高雄市小港區鳳林國中的Podcast節目「玫好時光」,吸引全場的目光。兩位主持人吳玉玫與許榮宏老師難掩激動,直呼:「從沒想過校園作品能站上金鐘舞台!」教育局長吳立森表示,這是今年金鐘獎唯一由學校團隊獲獎的節目,也看見高雄市校園教育的創新能量。
圖/鳳林國中Podcast廣播節目「玫好時光」兩位主持人吳玉玫與許榮宏老師。(記者陳雯萍攝)
吳立森說,善用科技,已經是新型態的教育趨勢,而Podcast廣播節目的製播,更是全國校園許多老師努力的嚐試。這次鳳林國中「玫好時光」的獲獎,證實老師們的努力被看見;結合社區文化的方式被肯定;以及多元教學的無限可能。
圖/教育局長吳立森(左一)親至鳳林國中體驗Podcast製播,肯定師生的努力,讓高雄市教育的創新能量被看見。左二為校長王慧君、右一為吳玉玫老師、右二為許榮宏老師。(記者陳雯萍翻攝)
他也感謝前任校長林宜家(現任壽山國中)的擬定計畫、爭取經費;現任校長王慧君持續推動;以及吳玉玫與許榮宏兩位老師的用心製播,透過節目,也讓即將消失的大林蒲遷村前後的記憶,能常存於學生及社區民眾心中。
在獲悉節目入圍後,教育局長吳立森也於國慶連假前(9日),特別前往鳳林國中,親自坐上主播台,與吳玉玫、許榮宏老師、校長王慧君,親身體驗校園Podcast節目的製播。
圖/教育局長吳立森(左二)親至鳳林國中體驗Podcast製播,肯定師生的努力,讓高雄市教育的創新能量被看見。(記者陳雯萍翻攝)
如今節目如願獲得播客Podcast獎藝術文化節目獎,吳立森在第一時間,也致電嘉勉團隊成員傳承在地文化,用心製作Podcast節目,將廣播金鐘獎盃帶回高雄校園。
吳玉玫老師說:「我們一開始製作 Podcast,只是希望學生能走出校園、親近社區,透過聲音了解家鄉的故事。後來因大林蒲面臨遷村,我們更希望孩子能以聲音記錄這片土地的樣貌與情感。也許多年之後,當人們想起大林蒲,還能透過這個節目聽見記憶裡的聲音,重溫那些溫暖的片刻。」
許榮宏老師則表示:「當時玉玫提出這個構想,身為大林蒲人,我深受感動。正值家鄉面臨遷村,我希望能透過節目留下屬於這裡的記錄與故事。原本只是想讓更多人聽見大林蒲,沒想到誤打誤撞報名金鐘獎,心想『入圍就是肯定』,如今真的獲獎,實在難以置信,也非常開心。」
他也強調:「我們會繼續讓節目延續下去,用聲音保存大林蒲的前世今生,讓這片土地的故事被更多人聽見、被永遠記得。」
校長王慧君指出,團隊秉持著教育現場深耕藝術文化,感謝評審肯定學校想要為大林蒲的文化,透過聲音保留下來的用心,獲得廣播金鐘獎評委的青睞。
鳳林國中Podcast節目「玫好時光」,是由時任校長林宜家承接國教署「島嶼的集體記憶」教學計畫中,致力於以課程引導學生探詢土地與家族的故事。近年來教師團隊更學習最新的podcast模式,讓更多人以聲音認識大林蒲這塊多彩的土地。
節目結合校訂課程、學生田野訪談,將田野資料經由師生與在地耆老共同錄製一系列大林蒲在地文化,藉由規劃一系列Podcast節目,擔負起在地文化傳承的使命。
節目從第一季在地文化出發(鳳林宮青獅傳奇、古聖樂、大林蒲王爺公迓暗境、總鋪師來辦桌等),到第二季申請文化部計畫(明華園歌仔戲團的傳統民間故事介紹搭配學校跨領域的科普小教室),以及第三季正在申請的元大文教基金會Dream Big元大公益圓夢計畫(結合全台灣僅存的三團之一的永興樂皮影戲並到學校教育推廣)。王慧君說,每一季都飽含著教師透過聲音保存在地文化與台灣藝術文化的用心與創思。
鳳林國中Podcast節目「玫好時光」,師生攜手記錄大林蒲變遷的記憶,從教室走進社區,用聲音守護文化,如今「玫好時光」獲得金鐘獎,不僅是校園得獎的第一個Podcast節目;同時也打敗全國許多優秀專業團隊獲獎,難能可貴,可說是「高雄之光」。
【版權所有 翻印必究】#漾新聞 #高雄
看更多新聞 請點選漾新聞網址 https://youngnews3631.com/index.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