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漾新聞記者陳雯萍/高雄報導】當秋日陽光灑落,新上國小四樓走廊,竟悄悄長出一幅「玉米綠瀑布」。不同於窗簾布料遮蔽光線,這裡的窗簾是孩子親手種起的玉米,一株株從掌心般大小的種子竄升至天花板,綠葉輕拂、充滿生命力,不只降溫、遮陽,更讓城市裡的教室多了自然風景。孩子驚呼:「它們比我們還高!」這是最生活化的食農教育,也是最溫柔的自然詩篇。
高雄市新上國小三年一班的學生,今年開學就化身小農,老師帶領他們在四樓走廊陽台種下彩色玉米與糯米玉米。短短一個多月,一排排玉米苗快速抽高,筆直挺立成綠色隊伍,彷彿為走廊裝上大自然的窗框。
孩子們用洗牛奶瓶的水澆灌,無添加的營養,換來最純粹的生長奇蹟。從遠處望來,那是專屬校園的「綠色禮讚」。
「教室小農」計畫在新上國小扎根超過十年。每年開學,各班便開始與土地對話。對今年剛升上三年級的孩子來說,這是第一次與玉米共長。他們日復一日記錄高度,分享葉片變化,那是課本之外,最真切的成長課。
教務主任李慧美說:「讓孩子親手種、親手採、親口吃,就是最真實的食農教育。」
面對近期豬肉議題引發的食安討論,學校更將「吃得安心」化為日常教育。從玉米種植延伸到肥料選擇、土地友善等議題,孩子在澆灌間,慢慢理解「健康食物,是從泥土開始」。
學生董于萱難掩興奮地形容:「自己摘下的玉米筍特別甜,味道和市場買的不一樣!」
盧艾辰則覺得每天都像走進一幅畫,「玉米在陽光下亮亮的,看起來像綠色的窗簾,很美!」對孩子而言,那是一片綠意,也是一種陪伴。
校長王彥嵓看著生機盎然的走廊笑說:「孩子用雙手種出的綠色窗簾,是最具生命力的校園風景,也是一堂溫柔的生命教育。」
他認為,當孩子明白食物從哪裡來,自然會懂得珍惜每一口入口的滋味,尊重土地、感謝糧食。
此時此刻,綠葉搖曳的不只是季節,更是孩子的驕傲。他們在課桌旁學知識,在陽台上學生活。新上國小的小農教室,讓「食物信任」不再抽象,也讓教育回到最原始的美好——播種、等待、然後收穫。
【版權所有 翻印必究】#漾新聞 #高雄 #新上國小 #教室小農 #玉米綠窗簾 #食農教育 #食安議題 #孩子小小農夫 #高雄校園 #自然共學 #從土地到餐桌
看更多新聞請點選【漾新聞官網】 https://www.youngnews3631.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