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漾新聞記者陳雯萍/高雄報導】為引領傳統表面處理產業翻轉升級,金屬工業研究發展中心11月6日舉辦「金屬表面處理產業智慧力研討會」,產官學研齊聚對話,從智慧製造到低碳製程全面揭示技術成果。現場由林烈全主持開場,產業技術司李奕緯、台灣區表面處理同業公會吳美香等產業代表皆親臨參與,交流熱度不下於展覽現場,顯示國內產業對AI化與永續轉型的迫切需求。
我國表面處理業者以中小企業為主,超過千家廠商遍布北中部,是無數產品的價值「最後一哩路」。金屬中心展示多項智慧化工具,包括「智慧製造管理系統」、「AI互動式報表」、「低碳製程技術」及結合中興大學研發成果的「反式標準添加法」檢測技術,讓業者以低門檻導入智能化。從節能到減碳,從AI判斷到即時監控,每一項技術都在現場獲得高度關注。
金屬中心董事長劉嘉茹指出,表面處理製程長期仰賴師傅經驗,傳承不易,在AI浪潮與碳管理雙壓下,產業迫切需要轉型。中心因此推動產學合作計畫,協助業者以智慧監控與AI分析穩定鍍浴,進一步強化品質與效率。林烈全表示,感謝升級處吳永成帶領周伯勳、林怡明、張讓楷等工程師投入研發,讓中小企業也能輕鬆上手智慧工具,改寫傳統製程面貌。
吳美香談到產業現況時強調,「表面處理就是產品的靈魂外衣。」她感性表示,金屬中心長期協助業者從第一代奠基到第二代接班,讓傳統產業得以在智慧化浪潮中不被淘汰。她認為,這次的研討會不只展示技術,更象徵產業在AI與低碳敲門聲下的新起點。
周伯勳從國際視角分析,全球表面處理市場規模持續上升,朝高效、綠色與高精度邁進。國內2024年產值達2,206億元,較去年成長4.4%,而關聯產業包含汽機車零組件、3C光電、航太等,總產值超過1.2兆元,是台灣製造體系不可或缺的中堅力量。未來在政策資源與工具導入下,台灣產業將站上AI與永續雙軌的新高度。
現場技術展示更是全場焦點。林怡明示範「智慧製造系統」如何以AI預測膜厚、穩定鍍浴,降低物料浪費;X-ray膜厚偵測的即時整合,讓業者驚呼「這才是真智慧現場」。隨後黃景帆團隊研發的「反式標準添加法」—無需稀釋、快速檢測放流水—也讓與會者大開眼界。廠商實際體驗手持式導電度檢測工具,一滴樣品、立即辨識,有業者直呼:「這技術太實用了!」
最後由張讓楷展示「製程追溯管理系統」,導入AI Agent,業者只需用自然語言下指令即可自動生成報表,即時查詢生產數據。與會者手持手機試用,彷彿置身未來工廠,對AI落地製造現場充滿期待。
在全球供應鏈全面擁抱ESG與碳稅制度的趨勢下,金屬中心承諾將持續串聯產官學研能量,協助產業提前部署,以智慧製造與永續實力迎戰國際。台灣表面處理產業正以更新速度、更強技術,從傳統走向高值化新未來。
【版權所有 翻印必究】#漾新聞 #高雄
看更多新聞請點選【漾新聞官網】網址https://youngnews3631.com/index.ph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