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漾新聞記者陳雯萍/高雄報導】高雄市博愛國小以「藝起亮起來」為主題,結合綠能、科技與美感創作的「窗花燈」,日前在教育部「114年中小學數位學習深耕計畫」展出,一亮相便吸引現場目光。作品白天吸收陽光、夜晚自動綻放光彩,讓校園化身流動光影美術館,也讓計劃合作的三校團隊奪下展覽全國「第三名人氣獎」,成為全場最具話題焦點。
博愛國小校舍面東,日照時間長達八小時以上,成為綠能學習的最佳場域。指導教師廖素禎以此發想,引導學生運用小型太陽能板蓄電,結合壓克力雷射切割技術、光敏電阻感測器與自寫程式,打造能因光線變化而自動亮起的節能窗花燈。白日陽光灑落走廊,夜幕降臨後燈光漸亮,繽紛窗花映照校園,讓親師生驚呼「校園變得更美了」。
課程從數位設計軟體入門,學生以各式節慶或主題創作窗花圖樣,再透過數位裁切與科技材料結合,完成一盞盞獨具特色的互動燈具。展覽現場,學生依據來賓的即時指令變換燈光模式,不僅展現程式語言的掌握能力,也讓觀眾高度參與,成為展場最熱鬧的區域之一。宥綸同學分享,有小朋友詢問是否能買回家,「看到大家喜歡作品,真的很開心」。禹硯同學則說,他架設程式網站,讓指令輸入更快速直覺,使燈光變化更為流暢。
此次深耕計畫由東光國小、博愛國小與愛國國小共同組成團隊,三校教師頻繁共備課程,從智能校園、圖書館改造到綠能美學創作,各校成果相互激盪。其中博愛國小以科技結合藝術的亮眼成果,為展場增添濃厚文創氛圍;東光國小與愛國國小的亮點展示亦相互輝映,共同展現跨校合作能量。
教育部於11月15日在台北世貿一館舉辦年度成果展,三校作品攤位人潮絡繹不絕。博愛國小學生沉著應對來賓提問,根據觀眾需求即時調整燈光呈現,讓許多家長與教育工作者大為驚艷。大會最終公布人氣獎結果,由三校團隊共同獲得「第三名人氣獎」,成為本屆展覽最受矚目的亮點之一。
展覽後,作品回到博愛國小校內展示,成為校園夜間最迷人的光景。窗花燈點亮走廊,不僅美化環境,也讓更多學生實際操作、感受科技與藝術交融的魅力。廖素禎表示,學生從綠能概念出發,進一步學習感應技術與程式語言,並能依觀眾需求調整解說方式,展現跨域整合能力,尤其令人感動。「AI生成應用已是未來趨勢,作品能吸引眾人目光,證明學生的創意與能力正走在時代前端。」她說。
校長張逸婷表示,「藝起亮起來」充分展現學生對科技與美感的主動探索能力,也是數位深耕計畫推動的重要核心。「不只是會用科技,更要能用科技創造、互動並改變世界。」她強調,此次成果有賴教師持續精進、跨校合作與共備課程,未來也將持續落實數位教育與永續學習,打造更具前瞻性的校園環境。
夜幕低垂,窗花燈再次亮起,光影在走廊間跳躍,如同學生成長的足跡,正悄悄照亮校園,也照亮下一段探索與創新的旅程。
【版權所有 翻印必究】#漾新聞 #高雄
看更多新聞請點選 https://www.youngnews3631.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