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土管理署於11月18日舉辦「第35屆臺日工程技術研討會」,於副署長表示,臺灣與日本在城市發展、交通文化與社區生活上有許多共同點,透過臺日工程技術的交流,往往能帶來最直接、最務實的啟發,國土管理署扮演跨機關合作與國際連結的橋樑,藉由道路安全、都市治理、基礎設施維護等領域與日本進行更深入且長期的合作,打造更安全、舒適、友善且具韌性的城市環境,本次研討會吸引中央部會、地方政府、工程顧問公司及學術界近百名專業人士參與,現場交流熱烈。
於副署長說明,國土管理專業分組之都市基礎工程業務本次特別聚焦街道安全與都市基礎工程治理,特別以「日本Zone 30政策推動經驗及道路紅色警示鋪面設計理念與材料」、「都市公園經營管理之PFI法制與策略規劃」及「日本橋梁檢測及維護管理機制」等議題進行專題分享,透過兩國交流,相互學習有關都市基礎工程產業的最新科技、多元治理及未來趨勢,也讓我國都市基礎工程發展能夠持續與時俱進。
日本Zone 30理念 讓道路成為「給人使用的道路」
於副署長表示,日本在區域速度管理方面累積多年經驗,從Zone 30到近年的Zone 30 Plus,已形成完整的政策、工程與教育體系。透過山岡俊一教授的分享,讓我們了解這些措施不僅透過將車速限制於每小時30公里以下,搭配路口縮減、抬升型路面、視覺警示鋪面等工程措施,有效降低社區道路事故率,更改變了駕駛行為,讓生活道路真正成為「給人使用的道路」,特別是紅色警示鋪面,在日本已是一套成熟的「視覺語言」,明確提醒駕駛:「你正進入一個需要更謹慎對待的生活空間」,且日本街道在材料、耐久性、止滑與維護上的標準,也值得臺灣在未來示範街區或學區交安建設中進一步參考。臺灣近年全面推動「永續提升人行安全計畫」,加速改善學區周邊道路、營造行人友善街廓、推動低速社區與街道環境再分配等相關政策方向與日本Zone 30的理念及作法高度一致,本次交流將協助地方政府在示範區規劃、速限策略、鋪面材料導入等面向更加精準。
建立多元治理模式 完善都市基礎工程的國際合作
於副署長指出,除了道路安全議題,本次研討會也十分榮幸邀請到町田誠教授,分享日本公園領域推動PFI及Park-PFI制度的經驗。日本透過健全法令架構,使民間資源能有效投入公共空間的營運、建設、管理與維護,以提升公園品質並減輕公共財政負擔,這對正在建立多元治理模式的臺灣具有高度參考價值。同時,河合慶有教授也分享日本在橋梁檢測、既有設施維護管理方面,也累積許多制度化且高度精緻的技術,可作為臺灣政策擬定與發展的借鏡,有助於提升我國整體都市韌性與基礎建設品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