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新聞─李至文/高雄
楊小姐是醫院員工,主要負責工作內容為器械滅菌消毒、醫療物品發放及庫存管理),另外兼任負責聯絡病床維修和床墊或陪病椅的借用。前(110)年6月工作中於走道上滑倒,當時左腳跪下著地,診斷為左膝挫傷合併韌帶發炎及右踝扭傷,因此請工傷假休養,且持續每個月回診。休養過後,雙側下肢情形較穩定,故於 7月下旬漸進式復工(調整工時減少上班時數),但是11月時仍有左膝疼痛無力感明顯,故於 11月至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復健部門診求診,診斷有左膝積水發炎,開始安排復健治療,持續一個月後,左膝發炎疼痛情形有改善,但仍有雙側下肢無力感,由於工作上需要長時間行走,也常有蹲踞的動作,並須推重物及搬抬重物,這些都會造成疼痛困難,因此由醫師評估後安排工作強化訓練。
訓練著重在姿勢轉換、負重能力、重物推拉等工作上常使用的動作,在訓練後期,醫療團隊也到工作現場進行各項動作的審視,發現工作車的重量太重,仍稍有不堪負荷的情形,因此高醫復健部使用外骨骼機器人協助。訓練後各項工作都能勝任,至今已經兩年,不再因為工作上的動作造成不適。
高醫附設中和紀念醫院張文燦醫務秘書表示,勞工無論發生職業傷害或是疾病,可能導致不同器官之功能傷害,進而影響工作能力,甚至因為不可逆的傷害導致無法勝任原本工作而面臨失業困境;這不僅造成職業災害勞工醫療支出的負擔,更會造成社會上生產力的降低。另外,大部分勞工是家庭中重要的經濟來源,一旦喪失工作能力,也可能造成家庭經濟的困境,進而產生社會問題。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為服務職災勞工,更為勞動部認可之職災勞工職能復健專業、職災勞工職業傷病診治專業雙機構,復健部更自民國96年起便承接職業災害勞工職業重建補助案,協助有復工困難的職災勞工安全地重返職場。111年5月『勞工職業災害保險及保護法』正式施行,也申請新法制度下的『認可職能復健專業機構』,繼續服務職災勞工。
上述的例子並非特例,勞工在受傷後,對於自身的狀況有時無法掌握,會造成復工的不順利,職災勞工透過專業的評估,針對工作能力進行一系列專業的訓練,可以讓職災勞工的復工之路更安全、更順利。
高醫復健部李佳玲醫師表示,高醫復健部在過去執行職業災害勞工職業重建的基礎下,成為認可的職業災害勞工職能復健專業機構,繼續提供各項職業重建服務,包含功能性能力評估、工作分析、生理或心理能力強化訓練、職業輔導評量、職務再設計及復工計畫擬定等,使職業災害勞工能夠安全且順利地重返職場,避免二次傷害,減少勞工因職業傷病造成失能的比例及程度,雇主也能因此獲得更優質的人力資源,達到勞工、雇主及勞工局三贏的成果。職能復健是非常專業的領域,透過醫師及治療師多方評估去了解勞工在遭致職災之後,復工之路的困難及障礙之處,安排安全專業的訓練,讓勞工在復工前具備該有的工作能力,能夠安全順利的復工。
目前勞動部職業安全署認可的職能復健專業機構有31家,陸續增加中,期待職災勞工在復工的路上不孤單,有專業的醫療團隊協助同行。然而,職能復健所需的頻率及時程較長,許多勞工因為距離的因素,不堪負荷往返醫療院所的交通路程,因此,勞動部職業安全署也積極推動更為廣設可以提供生理及心理工作強化的『職災勞工生心理工作能力強化訓練機構』,也由高醫復健部團隊到全台各地去說明及協助成立,希望有更多的服務據點可以協助職災勞工。
根據『勞工職業災害保險及保護法』第66條,為使職業災害勞工恢復並強化其工作能力,雇主或職業災害勞工得向中央主管機關認可之職能復健專業機構提出申請,協助其擬訂復工計畫,進行職業災害勞工工作分析、功能性能力評估及增進其生理心理功能之強化訓練等職能復健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