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新聞─陶泰山編輯
科技日報報導,最新一期心理學前沿上的一項研究指出,手寫比鍵盤打字具有更高的大腦連通性,這凸顯了讓學生接觸更多手寫活動的必要性。
報導說,隨著數位設備逐漸取代筆和紙,手寫筆記在學校和大學中變得越來越不常見,因為使用鍵盤通常比手寫更快。然而,後者被發現可提高拼字準確性和記憶力。
為找出手寫過程是否會增強大腦的連結性,挪威科技大學研究了兩種書寫模式所涉及的潛在神經網路。
研究人員收集了36名大學生的腦電圖數據,這些學生被反覆提示寫下或鍵入螢幕上出現的單字。書寫時,他們使用數字筆直接在觸控螢幕上書寫草書;打字時,他們用一根手指按下鍵盤上的按鍵。高密度腦電圖使用256個織在網中並放置在頭上的小感測器來測量大腦的電活動,每次提示都會記錄5秒鐘。
結果表示,當參與者手寫時,不同大腦區域的連結性會增加,但打字時則不會。使用筆時透過精確控製手部動作獲得的視覺和運動訊息,對促進學習的大腦連結模式有很大貢獻。
儘管參與者使用數位筆進行手寫,但研究人員表示,預計與使用真筆在紙上書寫時的結果相同。研究人員認為,由於形成字母時手指的運動可促進大腦的連結性,因此印刷體書寫也預計具有與草書書寫類似的學習益處。
相反,用同一根手指反覆敲擊鍵盤的簡單動作對大腦的刺激較小。這也解釋了為什麼在電腦上學會書寫和閱讀的孩子,可能很難區分字母,例如「b」和「d」。因為他們沒有用自己的身體感受到寫出這些字母是什麼感覺。
研究人員表示,有必要讓學生使用筆,而不是在課堂上打字。但跟上不斷發展的技術進步也很重要。學生在手寫課堂筆記時可學得更多、記憶力更好,而在撰寫長文本或論文時,使用帶鍵盤的計算機可能更實用。
圖/心理學前沿,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