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新聞──翁順利/台南
第二屆國立成功大學人力潛艇_討海人團隊費時一年半,重新設計,並首次採用抽真空工法製作船殼,最近順利合模。該團隊表示,基於上一屆的經驗,第二屆採用更具效率的抽真空工法來取代傳統的手積層。新工法的加入不僅能更精確地掌控樹酯分布,也能同時搭配三明治工法來大幅減輕潛艇重量並兼顧結構強度。此外全程由學生自發完成的潛艇,更能讓學生提早學習與產業接軌。討海人團隊也希望藉此工法能在今年歐洲人力潛艇競賽(European International Submarine Races 2024,elSR)奪得佳績。
國立成功大學討海人團隊於2022年首度以亞洲唯一、台灣首創學生自製潛艇之姿,躋身在英國舉辦的歐洲國際人力潛艇競賽eISR 舞台,並榮獲最佳新人獎的殊榮。第二屆的討海人團隊於前年2022年10月接棒,團隊人數約15人,由成大系統系陳政宏教授指導;歷時約半年的設計模擬與團隊重建,學生從去年5月開始利用課餘時間到嘉鴻遊艇進行潛水艇船殼實作,並於今年寒假進行船殼合模、修整外型與機構的定位安裝。預計2月底完成船殼塗裝、水下測試,為6月底歐洲人力潛艇競賽進行最後衝刺。從設計、製造到水下測試皆由學生親身參與執行。
第二屆討海人團隊除了加大船長至3.22公尺,提供不同身高(160~180 cm)的隊員駕駛外,船殼使用VARTM(真空輔助樹酯灌注成型)工法使船殼成型。抽真空相比於傳統手積層方式更可以精準控制複材內的樹酯含量,對製造高性能、輕量、強度優越的結構件具有重要意義,也能有效搭配後續的三明治工法。該團隊表示,由於內部機構重量分布不同,故在每個船段包覆不同體積的芯材,提供相對應的浮力。在不喪失結構強度下,更輕易的將潛艇調整到中性浮力。
歐洲人力潛艇競賽不只需要打造潛艇外,因為潛艇為濕式,內部充滿水,因此還需結合潛水技巧,在水下執行浮力配置,再由駕駛員操縱潛艇航行於比賽的指定航線。人力潛艇競賽是場結合動腦設計與動手實作的國際賽事,打破傳統以學術為主的競賽,使參與者身體力行完成競技。
第二屆討海人團隊一路上受到許多大大小小的協助。資金方面,初期即有罡旻企業、嚴慶齡工業發展基金會與中信造船集團資助,讓潛艇隊可順利開工。實作方面,嘉鴻遊艇集團提供潛艇製作環境、所需工具、材料及技術指導;高科大羅光閔教授研究團隊指導隊員操作真空灌注工法;另外,泓達木模製作艏罩模具,通琦企業協助艏罩成型。設備方面,足動力科技贊助團隊增力踩踏曲柄軸與技術指導,銳步設計協助潛艇彩貼、天鋼事業贊助工具車,玉豐海科提供機電水密的技術指導。潛水方面,由藍鯨國際problue贊助五套完整潛水裝備,使團隊不必擔憂裝備租借開銷,水領域潛水中心協助團隊潛水訓練與岸上戒護,讓練習過程更加安全。除了上述支持,一路上也有許多給予協助的夥伴,期望今年7月討海人能在英國再獲佳績,與台灣之光品牌攜手走向國際,並在未來提升大眾對船舶產業的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