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新聞─辜士陞/嘉義
這是一個觀察臺灣菸草產業文化保存逾十年的回應與行動,同時也是「刊物的轉譯與創新應用-以臺灣菸業刊物進行視覺及聽覺展示之行動研究」之系列展覽的嘉義場,自菸業刊物出發,以地方視野,聚焦在地的故事,結合地方信仰、地景再現與故事敘說,將過去稱之為綠色黃金的臺灣菸業再現於當代。
嘉義縣中埔鄉昔日是菸草生產的重要區域之一,在菸業式微後,留下了許多相關產業的痕跡,如村落中依稀可見的菸樓、在交通幹道旁修復再利用的驗菸場、有心人士留下的影像紀錄,更有甚者以活的文化保存概念所進行的菸田地景再現行動;此展覽結合嘉義縣中埔鄉下厝仔的地景元素,透過不同故事的穿針引線,將綠色黃金年代的人、事、物重新編織起來,藉由活的文化保存行動引領大家一同思考,當產業已是過去式,文化如何透過保存、轉譯和行動被傳遞和創生。
陳涵秀,國立臺北科技大學文化事業發展系副教授,因博士論文研究的契機而與臺灣的菸業結下不解之緣,從臺灣東部花蓮的菸樓保存開始,研究範圍逐漸往西部移動,迄今已投入逾十年的時間,自2019 起多次來到嘉義中埔做田野調查,透過深度訪談及參與觀察做一手資料的收集,同時關心國內外菸草產業文化資產的發展。
這十多年間,也以行動實踐菸業文化資產的保存和推廣,如2019年於國立臺北科技大學所舉辦的「燻烤吧!1970菸業文化展」,帶領學生認識臺灣的菸業,從做訪談、學綁菸、做菸草防蚊包,更將菸草植株帶入展場,讓年輕族群一窺菸葉的真面貌。這次也帶著年輕人一起種下戶外展區菸田,再結合自己長期的研究成果,以及在地夥伴魏三峰老師的攝影作品,希望透過實踐行動,創造一個不同凡響的菸業文化推廣行動。
嘉義縣中埔鄉、竹崎鄉早年是菸葉生產重鎮,全盛時期種植面積超過1000公頃因為離菸政策,菸產業不再,攝影師魏三峰特別種植了兩分地的菸田,復刻當時種植方式,提供曾經種過菸的民眾回味過去農作的辛酸,也讓沒有接觸過菸草的人,認識這個曾經在沿山地帶創造經濟奇蹟的產業,魏三峰說,「菸田花海」種植各式花卉,無毒栽培的蔬菜。
陳副教授自年輕時即對於臺灣傳統宗教非常有興趣,平時也有所鑽研,工作之餘喜歡走訪各地廟宇或是參與各地廟會活動,自己認為是和神明蠻有緣份的人,此次因為想在中埔辦展覽,先前特地到玄帝宮,向帝爺公徵詢意見看可否在玄帝宮以及旁邊的菸田辦展覽,感恩帝爺公看顧,一次就給予三個聖筊,於是促成了此次展覽的行動,也前來中埔收集帝爺公的神蹟故事,展現在這次展覽中,希望能將帝爺公的靈感故事傳承下去。
圖:將菸草植株帶入 魏三峰菸草文化攝影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