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漾新聞記者陳雯萍/高雄報導】高雄市緊急醫療資源告急!一名突患急重症的市民,因為高雄各大醫院急診病床全滿,緊急聯繫十多家醫院仍無法收治,最終只能被送往雲林的成大醫院斗六分院。然而,由於治療未能及時進行,這名病患仍然不幸離世。高雄市議員許采蓁對此發文疾呼,高雄市民在醫療資源緊繃的情況下,竟然淪為「醫療人球」,痛批市府應正視問題。
她提到,自己前陣子身體不適,半夜前往急診,等待報告的過程中非常不舒服,詢問是否能先躺床休息,卻被告知病床全滿,只剩急重症病床不能使用。她深有同感,認為高雄的緊急醫療量能已經到了極限,市府與中央政府應該立即加強醫療資源的配置,以確保市民在關鍵時刻能獲得應有的醫療照護。
事實上,台灣急診醫學會昨日罕見發文指出,當前急診壅塞情況「已達前所未有的嚴重程度」,警告若問題持續惡化,可能導致急診醫護人員大規模離職,進一步削弱醫療量能。這不只是高雄或南部的問題,而是全台灣醫療體系正在面臨的嚴峻考驗。
對此,衛福部稍早出面澄清,表示並無市民因無病床而被迫北上求醫的情況。然而,許采蓁認為,急診醫學會的警告已經證實了緊急醫療量能的嚴峻現狀,無論是高雄市政府或中央執政的民進黨政府,都必須正視問題,不能再輕忽。
許多市民在她的貼文下留言表示共鳴,感嘆高雄的醫療困境早已不容忽視。「比疫情時期還嚴重!當時護理人員不斷離職,現在更是雪上加霜。」有網友批評政府的醫療總量管制,導致即使醫院有床位,仍因制度問題無法申請,病人只能往中北部求醫,直言這樣的政策「根本是拿人民的生命開玩笑!」
「我之前幾次身體不適去急診,不管是高醫、阮綜合、大同醫院,每次都沒有病床,最後只能坐在輪椅上吊點滴。」另一名網友憤怒表示,人已經不舒服到無法站立,卻連一張病床都沒有,這就是高雄的醫療水準嗎?
新冠疫情期間的醫療困境至今仍未改善,有網友分享自身經驗,曾因病毒感染到台南麻豆新樓醫院掛急診,在急診室外足足等了兩個多小時,身體極度不適,最後只能躺在醫院走廊的臨時病床打點滴。「三小時後回家,還是沒有好轉,最後不得不轉院到台南市區的奇美醫院住院五天才康復。」
面對醫療量能的崩潰,許多市民認為政府並未真正關心百姓的需求,反而忙於政治鬥爭,讓人不禁感嘆:「有政府,會掛掉。」
高雄的醫療困境已經讓民怨沸騰,市府與中央政府還能再忽視多久?病患在生命的關鍵時刻,等得起嗎?
【漾新聞】#漾新聞 #高雄 看更多新聞 請點選「漾新聞」網址 https://youngnews3631.com/index.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