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漾新聞記者陳雯萍/高雄報導】鱸魚怎麼養?虱目魚身上到底有幾根刺?蝦子小時候長什麼樣?這一連串關於海產的疑問,成了新上國小五年級學生最生猛的一堂課。日前,聖權與壹心老師聯手策劃了一場濱海課程,將學生帶到彌陀彌羅港水產養殖池及漯底社區,開展一場由產地到餐桌的真實學習歷程,讓課本裡的飲食教育立體起來、鮮活起來。
校長王彥喦表示,學生不只實地觀察魚塭,還親眼見到水產加工的第一線,從飼養、水質調整,到旋轉水車的用途,每一個細節都讓孩子驚奇不已。
現場由彌陀在地蔡志華主任與場主謝水源叔叔親自解說,學生問得專注又細膩,從魚蝦吃素還是吃葷,到濱海居民生活環境與城市有何不同,一連串問題像潮水般湧現,展現對土地與食物的好奇與尊重。
這場學習行動不僅由學校主動策劃,校方更積極整合社區與資源協力。慧美主任親自帶隊,申請彌陀消防分隊協助現場戒護,守懌會長、雅涵、淑茵、唯毅、俊傑等老師也一同前往踏查與陪伴,從教學現場走進生活現場,讓教育與社區共振出豐富的學習場域。
新上國小的老師們總是為孩子的真實學習不斷突破框架,這場濱海課程不只是帶孩子「看魚」,而是透過實際接觸、親身探索,反思人與自然、飲食消費與環境保育之間的深層關係。
這是一堂讓人開眼界的飲食教育課,更是新上國小貫徹在地精神與環境永續教育的體現。正如老師們所說:「新上線課程,不只智慧,更是生猛!」
【漾新聞】#漾新聞 #高雄
看更多新聞 請點選「漾新聞」網址 https://youngnews3631.com/index.php

▲學生不只實地觀察魚塭,還親眼見到水產加工的第一線,從飼養、水質調整,到旋轉水車的用途,每一個細節都讓孩子驚奇不已。

▲學生不只實地觀察魚塭,還親眼見到水產加工的第一線,從飼養、水質調整,到旋轉水車的用途,每一個細節都讓孩子驚奇不已。

▲學生不只實地觀察魚塭,還親眼見到水產加工的第一線,從飼養、水質調整,到旋轉水車的用途,每一個細節都讓孩子驚奇不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