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新聞—劉己玄/高雄
高雄市胸腔重症專科醫師楊家福,多年來推動「主動式音樂治療」,求診者配合良好者,已顯著改善病況,可望重拾生活動力,且充滿希望。
楊家福醫師說,日前看診時,一名60多歲的男性病友,因腦部受傷導致身體功能受損,長期仰賴輪椅,由太太與外籍看護陪同就診。初次來診所,病人坐輪椅,表情痛苦,狀況堪憂。理學檢查,發現痰液非常多,血氧濃度介於93%到95%,心跳超過100下,呈現「不穩定」的狀態。
楊家福了解情況後,轉介一支長期合作、專業,用心的呼吸照護團隊,前往居家協助。經團隊兩次訪視,病況已顯著改善,他也親自前往探視。
楊家福醫師說,這次見面,病人肺部的痰液明顯減少,整體狀況改善許多,精神也好轉,最重要的是:病人已能夠與他對話。呼吸治療師先前指導了抽痰技術與照護的技巧,並置換為較大管徑(7.5mm)的氣切管後,情境更為通暢舒服。
楊家福強調,「多講話、甚至唱歌」的重要性。第一次與病友見面時,就已提出此建議,也是他多年來推動的「主動式音樂治療」的一部分。
楊家福指出,起初病人認為自己已無法說話,但經測試後發現,只要放入語音閥板,病友確實可以發聲。楊醫師鼓勵這位病友,下次見面時,唱一首簡單的曲子給他聽。這不僅是「復健」的一部分,更是讓其重拾生活動力的「希望之音」。
在這支專業的呼吸照護團隊、醫療人員與家屬通力合作,相信這位病友有機會一步步重獲健康、走向更好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