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新聞─李雲/台北
針對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於昨(12)日晚間報導「臺灣遠洋漁業移工回報虐待、受傷及死亡」一文,農業部漁業署今發布回應,除說明個案處理情形,也重申臺灣保障遠洋外籍船員人權的堅定承諾與制度性作為。
漁業署表示,臺灣作為重視自由、人權與民主的國家,對任何形式的勞動剝削採零容忍態度。遠洋漁業工作環境艱辛、管理挑戰多,政府自2022年即推動《漁業與人權行動計畫》,成為亞洲少數針對遠洋漁工人權實施跨部門改革的國家。
對報導中提及的個案,漁業署逐案說明如下:
Silwanus受傷案:該名船員在太平洋作業期間手部受傷,船長即時包紮並持續給藥治療,後依照通報機制聯繫岸上醫師,確認無生命危險。船員隨後由友船接駁返台,並立即送醫治療。保險公司雖認定不符失能標準不予理賠,漁業署將協助調查保險與合約爭議,保障船員合理權益。
Adrian同船船員死亡案:此案發生於萬那杜籍漁船「LONG BOW NO.7」。經Stella Maris協助,船員透過「Happy Fisherman」平台向漁業署通報船員去世與扣薪等疑慮。經查薪資已依約發放,死者因急性肺水腫過世,經斐濟醫療單位鑑定後遺體由家屬接回,並完成保險申請程序。
銪富號欠薪案:2024年7月22日,漁業署訪談時主動發現船員遭積欠薪資,立即介入協調船主與仲介儘速還款。經處理後,船員於8月8日全數取回薪資,涉及刑事不當對待部分已移送司法機關偵辦。
漁業署指出,雖上述個案引發關注,但不能代表整體遠洋漁業現況。臺灣目前約有940艘遠洋漁船,多數業者合法經營、善待船員。對於海上突發事件,漁業署已建置完整通報機制,並與海巡署、檢調單位合作釐清事實。
自2020年美國勞工部揭示全球漁業強迫勞動風險以來,臺灣政府與業界、NGO、國際夥伴積極推動改革,持續落實《漁業與人權行動計畫》。漁業署歡迎國際媒體與機構來台實地查訪,以更全面了解臺灣在保障漁工人權上的努力與進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