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會中心/綜合報導
國內資安問題再度引發關注。近日有傳聞指出,知名行動支付平台疑似發生大規模個資外洩事件,疑有高達 600 萬筆用戶資料流出,引發民眾對政府「防詐國家隊」的資安防護能力的質疑。
根據網路社群「爆料公社」貼文指出,有駭客聲稱取得約 5.6GB 疑似街口支付(JKOPay)的用戶資料,疑似包含用戶 ID、手機號碼、身分證照片、銀行帳戶等個資內容,甚至有多位網紅的個資。此消息在社群間迅速擴散,引起網友憂心資安漏洞再度擴大。
對此,街口支付尚未對外正式回應事件細節。目前也尚無主管機關公布明確證據或確認遭駭,但相關資料疑似已在暗網流傳,待資安單位進一步鑑識比對。
有網友在「台灣民眾黨小草」臉書公開此事,對政府打詐成效表達不滿,也有粉專「鎖綠鴉」批評,政府投入巨資推動「防詐國家隊」,卻屢傳重大資安事件,質疑「幾十億預算用於宣導,卻無法守住金流與個資」。

事件在網路上掀起激烈討論,不少網友批評主管機關對資安事件反應緩慢,有人留言諷刺:「數位發展部連網路都顧不好,還談打詐?」也有民眾指出,2022年內政部 2300 萬筆個資外洩事件迄今無人究責,顯示政府對資安事故「重宣導、輕處理」的結構性問題。
資安專家指出,台灣近年行動支付滲透率快速成長,但相關平台多採第三方金流串接與雲端資料庫架構,若加密與防護層級不足,容易成為駭客攻擊目標。政府應建立跨部會即時通報與風險監測機制,要求金流業者定期進行滲透測試與資安稽核,並強化民眾個資安全教育,減少二次詐騙風險。
此事件不僅凸顯資安管理缺口,也再度考驗政府防詐政策的實際成效。雖然數位發展部自成立以來積極推動資安宣導與數位防護政策,但外界普遍認為,若重大外洩事件頻仍,將削弱民眾對官方防詐作為的信任度。外界呼籲政府盡速公布調查進度,並督導金流業者強化防護機制,以免個資再度淪為詐騙集團的犯罪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