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院長卓榮泰今(9)日於行政院會分別聽取本院災害防救辦公室、公共工程委員會及農業部說明「馬太鞍溪堰塞湖災後復原情形」報告後表示,對於災後救災與復原工作方面,他要再次感謝經濟部賴建信次長、環境部沈志修次長、原住民族委員會谷縱‧喀勒芳安Qucung Qalavangan副主委、國防部陸軍花東防衛指揮部賴政豐少將副指揮官,以及後續輪任的季連成政務委員與李孟諺顧問所帶領的中央前進協調所團隊,經過兩次連假均堅守崗位,並致以最高敬意。卓院長指出,在大量志工、國軍、中央與地方政府同仁努力下,受災地區家屋,除了偏遠地區或小巷弄部分,均已清理至一定階段,水電也幾乎全面復原,而這只是重建復原的第一步,後續仍有佛祖街重災區清理、下水道及側溝打通、暫置場垃圾與淤泥清運去化、堤防強化、馬太鞍溪河床清疏整治、馬太鞍溪斷橋便道工程等,以及持續對災民在安置中心與旅宿地點的收容照顧,請中央前進協調所與花蓮縣政府前進指揮所繼續合作,讓災民儘速恢復基本正常生活。在「一站式服務」方面,卓院長感謝陳金德政委率領工程會、內政部、交通部、經濟部、農業部、衛生福利部、環境部、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原民會及賑災基金會等單位,於10月7日啟動「行政院災後慰助服務站」,整合多項中央支援措施,提供災民諮詢與現場受理申請服務。其中,中央家園支持慰助金三方案,每戶最高給予35萬元慰助金,包括:家園復原慰助金10萬元、家園清理支持方案5萬元、房屋修復暨家庭支持救助金20萬元,相關經費除以公共預算支應外,也包括賑災基金會專案募款之善款。政府將在最短時間內把社會各界愛心送達災民手中,讓災區民眾感受到國人的溫暖。卓院長指出,慰助金採主動訪查及現場受理,並直接匯入帳戶,以最簡便方式讓災民獲得協助;民眾除可至服務站申請外,行政團隊亦前往各村逐戶查對協助。卓院長也請行政團隊汲取本次經驗,持續簡化程序、加速撥款,儘速完成各項作業。針對堰塞湖目前觀測情形,卓院長指出,農業部組成特遣隊深入馬太鞍溪堰塞湖實地踏勘,過程中歷經艱困環境,克服許多困難,並蒐集到第一手地形與環境資料,為後續防災規劃提供關鍵依據,他要肯定同仁辛勞付出,尤其是遠赴山區踏勘的兩組英雄好漢團隊,一定要給予特別嘉獎。卓院長請農業部持續監測邊坡及堰塞湖變化,如有異常,立即依警戒機制程序通報應處,通報方式則以群組、傳真、通報單、細胞廣播簡訊及村里廣播系統等第一線且最直接的方式發布。如遇水位突然抬升或有地震情形,請通報花蓮縣政府,並複式通知警察局,以警報臺發布警訊,讓現場人員能迅速撤離,也請負責通報的中央及地方單位務必做好聯繫,依照精準的通報資料做正確的通報,避免誤發或誤判狀況再次發生,造成民眾恐慌。卓院長也請農業部持續規劃中長程治理精進作為,妥善規劃並執行堰塞湖減災工程,在堰塞湖未完全消失前,務必持續各項災害情境模擬與風險研析,適時檢討與精進現行警戒、通報等應變機制,協助地方政府迅速啟動疏散撤離計畫,全力保障下游居民生命安全,務必力求周延。卓院長表示,這次災害提供一個非常寶貴的經驗,政府應從中汲取教訓,找出防救災的弱點,不斷強化減災措施與防災整備訓練,並發揮共同合作的團隊精神,才能在面對氣候變遷挑戰時,更有效保障人民生命與財產安全。卓院長也請張惇涵秘書長及共同參與本次救災工作的各位政委,針對中央與地方各自主責及共同合作項目,建立一個更強化、更完整的標準作業程序,以形成更佳的團隊合作模式,這才是救災之後所留下寶貴且值得珍惜的經驗。最後,卓院長再次感謝所有參與救災的團隊及人員的辛勞,「工作還沒有完成,請大家繼續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