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漾新聞記者陳雯萍/高雄報導】當生命被中風暫停,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復健醫學部以「腦刺激+跨域復健」為契機,讓失能病友重新點燃希望。透過「重複經顱磁刺激(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 rTMS)」技術結合物理、職能與語言治療團隊的整合照護,病人不僅恢復日常功能,更重拾自信與笑容,展現醫療科技與人性關懷的最佳融合。
48歲的謝先生今年6月底因急性缺血性腦中風造成右側偏癱與臉部麻痺,送至高醫急診接受血栓溶解劑治療後住院。起初,他幾乎無法自理生活,需仰賴家人協助。轉入復健醫學部病房後,醫療團隊即安排rTMS治療,並結合多職類專業介入。
經過一段時間治療,他的右手與右腳逐漸恢復靈活,巴氏量表(Barthel Index)從35分(重度依賴)提升至70分(中度依賴)。如今,他已能自行完成大部分日常活動,談起康復歷程充滿感激,笑著說:「我能再自己走路、自己吃飯,這真的是奇蹟。」
66歲的孫女士則在5月間突然出現中風症狀,雖經治療出院,仍有複視、流口水及肢體不協調等後遺症。她前往高醫復健醫學部林克隆教授門診,經評估後接受rTMS與密集復健。治療後,她的嘴角恢復正常,說話表達也清晰有條理。
她感動表示:「我原本說話都結巴,現在能清楚表達想法,手腳也和以前一樣靈活。感謝醫師和治療師,讓我回到正常的生活。」她也期盼更多中風患者能藉此治療重獲新生。
高醫作為南台灣重要的醫學中心,秉持「以病人為中心」的理念,率先整合rTMS與多職類復健,讓創新技術真正落實臨床。透過醫師、物理治療師、職能治療師、語言治療師等跨專業團隊合作,為患者量身訂製個別化治療計畫。
rTMS以「磁場脈衝刺激大腦皮質」調整神經網絡活動,搭配系統化復健訓練,可加速中樞神經功能恢復,為中風與神經病變患者開啟新希望。
林克隆指出,rTMS是一項非侵入性腦刺激技術,近年已被歐美、日本等國納入臨床常規。新一代高頻刺激結合Theta Burst(TBS)模式的儀器,可在更短時間內產生更持久療效,是國際復健醫學研究的新趨勢。
他強調,rTMS並非單一治療手段,必須與完整復健策略搭配,方能達到最佳療效。
高醫復健醫學部將持續投入腦刺激與復健整合研究,並規劃跨院際合作,讓更多病友受惠。從失能到重生,每一次磁場脈衝,都是重啟人生的契機。
【版權所有 翻印必究】#漾新聞 #高雄
看更多新聞 請點選 https://www.youngnews3631.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