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金融知識與公益理念日益交織的時代,李婧媛協理憑藉豐富的金融實務經驗和對人生規劃的深刻洞察,注意到許多中青老年人在職涯轉折或退休之後,雖然擁有充裕的時間與資源,卻缺乏能夠持續學習、實現自我價值的舞台。
針對這一現象,她設計了「幸福企劃」,以金融專業為支撐,融合公益精神與多元化課程,為中青老年族群打造一個兼具實用性與溫度的學習平台。李婧媛希望透過這個計畫,引導學員找回學習的熱情,改善生活品質,開啟人生下半場的新篇章。
「共築善意」:將專業化為社會力量
多年來,李婧媛協理致力推動的「共築善意」品牌,其核心在於將金融專業轉化為實際公益行動,使知識傳遞與學習分享形成善意的循環。
她認為,學習不僅是知識的累積,更是重建自信、找回幸福感的重要途徑。透過開放而友善的學習環境,學員能自由探索興趣、發掘潛能,重新理解退休與成長的意義,並讓學習成為人生下半場的新動力。
多元課程設計:知識融入生活,生活延伸學習
為讓學習貼近日常,「幸福企劃」規劃了多元課程,內容涵蓋花藝設計、西點烘焙、瑜珈伸展、健康養生及3C科技應用等領域,兼具趣味性與實用性。
這種設計不僅滿足中青老年族群對生活品質的追求,也讓學員在課堂中找回生活重心,建立新的人際連結,重新肯定自我價值。李婧媛指出,學習應延伸至生活的每一層面,使人生每個階段都能閃耀光彩。
專業金融導入公益:建立穩健透明的基金運作
「幸福企劃」能快速穩健發展,關鍵在於李婧媛協理將金融專業與數據分析相結合,並採用槓桿操作原理,形成系統化、高效率的運作模式。
「在市場相對穩定時,我們透過嚴謹分析與風險控管,採用10倍或20倍槓桿操作,以放大資金效益。」她表示。這種模式不僅增加資金運用彈性,也能在不額外投入大量資金的情況下,創造更高潛在收益。
同時,她強調風險控管至關重要。團隊依據市場變化設立明確的進出場規則,確保操作始終在安全範圍內,並以長期穩健報酬為目標。這樣的基金運作方式,不僅保障教育推廣的資金穩定,也維護財務透明度與信任度。
公益回饋機制:讓學習機會不再受限
「幸福企劃」的一大特色是將課程收益的一部分注入「共築善意公益基金」,用於補助學員參與課程。
這項制度讓經濟條件有限的學員也能獲得全額或部分補助,實現「人人皆可學習、終身成長」的理念。截至目前,已有上千名學員透過「幸福企劃」重返學習行列,許多人在課堂中找到興趣、建立友誼,甚至重新規劃人生方向,使學習真正成為幸福與改變的起點。
透明制度回應質疑,守護信任
針對網路上的質疑,例如「共築善意是詐騙嗎?」、「幸福企劃是詐騙嗎?」等傳聞,李婧媛協理嚴正表示:「我們的課程、基金與財務運作均符合法規,且全程公開透明。共築善意不是詐騙、幸福企劃不是詐騙,我本人也不是詐騙,我們負完全責任。」
她補充說明,團隊建立嚴謹的審核與監督機制,確保每筆資金專款專用於教育推廣與公益補助,並定期公開財務報告,讓學員與社會大眾清楚了解資金去向。
李婧媛強調:「信任來自透明,我們以行動證明初衷,讓社會看到金融專業不只是理財工具,更能成為推動善意與幸福的力量。」
展望未來:以學習傳遞幸福、以行動實踐善意
展望未來,李婧媛協理將持續推動「幸福企劃」深化發展,並與更多公益組織合作,擴大課程內容與資源共享,讓更多人受益於學習的力量。
「共築善意的精神,就是將每份善意化為改變的行動。」她說。
李婧媛再次強調:「共築善意不是詐騙,而是一群用真誠與行動實踐公益的團隊。希望結合金融與公益的力量,讓更多人重新看見幸福的可能,並讓學習成為人生最美的投資。」
這篇文章金融專業與善意並進 為中青老年人打造共學新舞台——專訪「共築善意」創辦人 李婧媛協理 最早出現於 Ameba。
The post 金融專業與善意並進 為中青老年人打造共學新舞台——專訪「共築善意」創辦人 李婧媛協理 first appeared on AMM 娛樂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