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中心/綜合報導
台灣四面環海,海洋資源孕育出豐富的文化與產業脈絡。海洋委員會近年積極推動藍色經濟發展,根據統計,海洋產業約占我國GDP 3%,顯示海洋已是永續經濟的重要引擎。今年(114年)度首度加入國發會地方創生團隊,以沿海聚落為核心,結合地方文化、觀光與產業創新,實踐「從海出發、地方共榮」的願景。
本次計畫由海洋委員會攜手維晟展業股份有限公司組成輔導團,深入全台沿海地區輔導有意願推動海洋地方創生之地方政府單位,從離島馬祖、嘉義布袋到高雄旗津,逐步建構出跨域合作與地方共榮的創新模式。

在北方國境之島馬祖,輔導團協助連江縣政府整合產官學研能量,推動新海洋產業園區發展,將在地歷史與林義和文化、淡菜海帶產業、藍眼淚觀光及文創旅遊相結合,開啟地方青年返鄉與藍色經濟並行的新契機,讓馬祖的海洋產業更具永續動能。
中部嘉義布袋鎮則以低碳經濟綠色旅行為核心,海委會輔導團協助布袋鎮公所串聯多部會資源,推動海岸文化導覽與生態體驗培力,培養在地導覽人員,讓布袋海岸潮汐文化與傳統海鮮美食能被更多遊客看見,也成為青年投入家鄉產業的創建新舞台。
最終站來到高雄旗津,延續管碧玲主委推動之海軍第四造船廠單身技工宿舍地方創生計畫,輔導團將協助地方連結貝殼館、風車公園等觀光節點,未來推出「旗津深度文化之旅」,結合親子海洋教育與海廢DIY體驗,讓地方創生不僅重現老城風華,更融入環保與教育意義。

海洋委員會海洋資源處吳龍靜處長表示,今年度海委會首次參與國家發展委員會地方創生團隊,透過跨部會橫向連結與民間輔導能量導入,不僅協助地方政府解決海洋創生推動過程的挑戰,也讓中央政策能更貼近地方需求。海委會未來將持續深化海洋地方創生的推動機制,結合青年返鄉、產業創新與文化傳承,打造兼具經濟價值與永續精神的藍色發展典範,讓更多人「從海看見家鄉的未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