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漾新聞記者陳雯萍/高雄報導】在高雄市新莊國小的教室裡,一陣陣「啾啾」聲成了最溫柔的生命樂章。學校今年首度與在地農會合作,將「鵪鶉飼養課程」導入生命教育,由五年三班學生親手築巢、照顧小鵪鶉,讓生命教育從課本走入生活,轉化成陪伴與責任的真實體驗。
自10月中旬起為期五週的「鵪鶉育成計畫」,孩子們在餵食、清掃與觀察的互動中,學會尊重與體貼。每一次輕撫羽毛、每一聲清脆啾鳴,都成了他們最動人的生命筆記。放學後的教室裡,學生們細心添水、清理鳥籠、喃喃低語,彷彿在與小生命對話。有人替鵪鶉取名「小點心」、「皮皮」,笑著說那是自己的「小跟班」。
新莊國小表示,這門課不僅是知識的學習,更是一場情感的共鳴。校方邀請專家指導飼養技巧,並與農會協作課程設計,讓學生親手築巢、照顧與觀察,完整體驗生命的誕生與成長過程。孩子們在過程中學會合作、分工,也從互助中體悟「愛」的意義。
五年三班的學生分組照顧鵪鶉,有人負責餵食、有人打掃、有人陪牠「曬太陽散步」,每個孩子都在角色中找到歸屬感與責任心。課堂外,他們主動查資料、紀錄成長日誌,甚至在家中與家人分享:「我的鵪鶉今天吃好多!」、「牠喜歡蹭陽光!」生命教育的感動,延伸到校園之外。
教務主任蕭淑珊笑說,自從鵪鶉進駐教室後,孩子下課不再奔跑喧鬧,而是迫不及待回班「照顧寶貝」。她說,學生們從原本的被動學習,轉變成主動探究,懂得觀察生命的細微變化,體會責任與愛的重量。
蕭淑珊感性地說:「生命教育不是講述,而是陪伴。」孩子們從照顧鵪鶉的過程中學會體諒、學會珍惜,班級氣氛也變得更溫暖。教室裡的啾鳴聲與笑聲交織,成了最動人的校園旋律。
新莊國小強調,這堂「萌萌的生命課」讓學生在與生命互動的過程中培養責任感、同理心與觀察力。未來學校將持續與在地農會及教育機構合作,發展更多體驗式課程,讓生命教育不僅存在於課本,而能在孩子的心裡生根發芽、溫柔綻放。
【版權所有 翻印必究】#漾新聞 #高雄 #新莊國小 #生命教育 #鵪鶉育成計畫 #教育創新 #孩子的生命課
看更多新聞請點選 https://www.youngnews3631.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