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政部今(13)日部務會報安排建築研究所、地政司、國土管理署及消防署報告「總統府氣候變遷委員會三項裁示之具體規劃及作為」。部長劉世芳表示,因應賴清德總統今(114)年10月30日氣候變遷委員會議所提三項任務,內政部將以「既有建築節能改善」、「建築產業低碳創新」、「國土安全與都市降溫規劃」三大面向,研提具體行動作為,加速落實淨零轉型,打造韌性國土基礎。
內政部表示,為加速住宅部門減碳力道,建築研究所已研提「近零碳建築減碳旗艦行動計畫」,以公部門示範帶動民間投入透過公私協力,加速推動建築近零碳轉型。未來將整合各部會資源,於2028年底前完成中央機關及國營事業所轄公有既有建築能效盤點及改善規劃,由公有建築領頭示範,以達成2040年50%既有建築為近零碳建築的目標。另地政司規劃將建築能效標示納入不動產租售必要資訊,並於實價登錄網站揭露建物能效資訊,提供民眾於不動產買賣及租賃時參考。
內政部進一步說明,為落實 建築整建更新,國土管理署與經濟部及衛生福利部共同整合安全、節能及長照服務,推動「老宅延壽機能復新計畫(草案)」,規劃針對30年以上4樓至6樓集合住宅及6樓以下透天住宅,補助「建築物結構安全性能評估」、「建築物共用部分修繕」及「住宅專有部分修繕」等經費,協助民眾進行老屋修繕。內政部將於年底前舉辦巡迴說明會,秉持「簡化行政程序、導入專業輔導」的核心原則,主動盤點潛在需求社區,協助地方及民眾推動,以回應人屋雙老社會的居住需求。
內政部強調,為達成2030年住宅部門溫室氣體排放量較基準年(2005年)降低35%的目標,國土管理署正積極辦理建築物設置太陽光電與建築能效法制化作業,以建構完整法制基礎。同時與教育部、經濟部合作,推動建築物設置立面太陽光電及低碳創新工法,除可擴增綠能供給、同步改善外牆磁磚剝落問題外,更可帶動國內建築、營建及建材等產業投入近零碳建築轉型,實現低碳環境及低碳經濟的雙贏。
此外,內政部將協助地方政府推動都市綠廊道示範計畫,融入近零碳及氣候變遷調適創新行動,建構都市通風廊道,提升城鄉綠覆率及綠地廊道,降低都市高溫。同時持續推動建構易成孤島地區能源自主韌性,兼顧產業、就業與民生安定,強化韌性國土基礎。
內政部最後表示,推動建築物淨零減碳及都市降溫仍有諸多挑戰,未來將依循賴總統「國家希望工程」所揭示「綠色成長與2050淨零轉型」五大策略,積極推動因應氣候變遷減緩與調適相關措施,加大減碳力道,並持續強化各界溝通,滾動檢討各項措施,共同打造更有韌性的臺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