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新聞─陶泰山/台北
國家環境研究院是這次環境部組織改造重大轉型指標之一,整併原「環境檢驗所」、「環境保護人員訓練所」後,新增「環境治理研究」與「氣候變遷研究」兩中心,國環院以「環境智庫」的角色,因應氣候變遷、資源循環等新議題的挑戰,對氣候變遷、環境治理、污染防制與環境風險等領域持續進行技術的研究開發與方法制度的建立,並管理環境檢測機構及辦理溫室氣體查驗機構認證。以科學力支持環境部環保政策,並整合國內外環境研究資源。
張順欽代理院長表示,國環院需要前瞻性思維更需要科學研究的基礎,就環境科研領域責無旁貸,任重道遠,累積30多年檢測鑑識技術,是國環院最重要的資產。以爐碴、石綿、土壤污染三項攸關民生的議題為例,說明國環院所擁有的技術,及如何運用於未來的環境科學調查及研究應用。
「追蹤爐碴大密技-環境指紋鑑定」為揪出造成環境污染的爐碴源頭,國環院已建置爐碴金屬含量特徵及結晶差異指紋資料庫,可區分鑑別不同製程產生爐碴廢棄物,縮小非調查範圍,循線找到污染源頭,提供強而有力之證據,協助各環保機關及檢警調單位糾察不法。
目前國環院已對16家鋼鐵業者完成碳鋼、不鏽鋼與一貫作業的製程進行調查,並採集爐碴進行鑑識,預定明年底將完成全臺鋼鐵業爐碴資料庫。
「探索顯微鏡下的真相-石綿」神奇卻致命的礦石「石綿」,纖維極為細小,是頭髮的千分之一,若不慎吸入肺部則易引起嚴重的致病風險,已經被列為一級致癌物,纖細的石綿如混雜在建築廢棄物中,其鑑別有如大海撈針。由於過往使用石綿瓦已陸續進入翻修高峰期,環境部關注並提供補助盼妥善清運,前一波化學署已透過光譜技術從航照圖掌握多數屋頂,國環院以特殊顯微鏡配合高階儀器再作補強。
國環院目前已完成可精準鑑別出不同種類石綿的技術,並公告標準方法,可供地方環保機關及各界運用,有效守護民眾健康,更是開發循環再利用技術的基礎。
「真金不用火煉,XRF報你知」XRF(X射線螢光光譜儀)可以鑑定貴金屬組成與含量,也適用於古文物、藝術品的真偽鑑定,是一種快速、非破壞式的測量方法,國環院主任楊喜男指出,XRF最初開發目的是運用於玩具表面重金屬檢測,國環院巧妙利用本項儀器特性,在污染現地進行快篩,即可快速辨識金屬成分並定出受污染需整治的範圍,後續僅需帶回少量污染標的樣品,便可在實驗室進行鑑識分析,這個簡單而經濟實惠解決方案,大幅減少污染採樣及後續檢測成本。
國環院的願景是提供長期且穩定環境調查、環境技術開發,支持環境部政策,及深化整合我國環境科研,逐步建構一個融合臺灣特色的環境智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