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新聞─陶泰山/台北
曉劇場宮部美幸怪談系列《附身》,由持續發展文學劇場的曉劇場編導鍾伯淵進行改編。從一場替換生者靈魂的禁忌之術,呼應當前社會人性慾望的陰翳與曖昧之處。上週末於臺北萬座曉劇場演出節選段落後好評連連,將於11月4日帶著完整版作品前往臺南藝術節首演。
曉劇場長年創作文學改編、鬼故事系列,繼2016年於臺南藝術節演出票房秒殺的「夏日微涼夜話」系列作品《闇夜的小路上》帶著觀眾以兩臺巴士、多個故事線,遊歷風神廟、五妃廟等臺南著名景點;今年帶著宮部美幸的怪談故事重返臺南,搭配現場擬音,雕琢小說文字中對於聲音的想像。
《附身》(收錄於宮部美幸小說〈附身〉)描寫一場替換生者靈魂的禁忌之術,在長達五十年間,掩蓋了一場驚世駭俗的少女殺人事件,作者從人性的惡出發,愛與恨的交織轉化為執念,而執念讓心中的惡心萌生成一種能量,引出人內心最黑暗的慾望。
《附身》演出更結合「擬音」的效果設計,由表演者利用各式物件製造聲響,模仿物體或是自然界所發出來的聲音。在劇場裡進行擬音的聲音效果,更即時搭配現場表演的情緒起伏,強化觀眾更豐富的感官體驗。觀看臺北試演場次的觀眾朋友更直呼:「意猶未盡!透過擬音的現場效果打造了附身中『魂靈附體』的更深意境,感到毛骨悚然的同時,也深深被拉進其中!」。小說中,描寫拂過屋簷的風聲拍打著木窗卡噠作響、挪動身體的衣物磨擦聲;現場豐富的聲音呈現,仿若看電影一般,開啟觀眾對於故事中描寫江戶時代場景的無盡想像。
這次演出更邀請日本美術設計小峯三奈(Komine Mina )來到臺灣,擔任本次服裝與舞臺設計,考究江戶時代的特色,加上對於小說原著的想像進行設計。服裝以俐落的服裝剪裁,呈現說書人的角色,另挑選符合角色身份的和服圖案,重新剪裁成故事中的角色形象,讓觀眾可以在視覺上更快的進入故事。
被譽為日本國民作家的宮部美幸,其作品《模仿犯》創下日本出版界史無前例的「六冠」榮耀,近日更由Netflix製作改編成台灣連續劇引起極高的討論度。不只展現出臺灣有著許多喜愛宮部美幸老師作品的書迷,更是展現宮部美幸老師對臺灣的影響力。但卻鮮少有機會在台灣看到宮部美幸的劇場作品。曉劇場今年甫從捷克布拉格、立陶宛克萊佩達、德國柏林等地巡演。再次回歸臺南藝術節,將以全新的作品宮部美幸怪談《附身》將於11月4日臺南文化中心原生劇場登場,敬邀所有喜歡怪談、鬼故事及宮部美幸的觀眾朋友及書迷,一同在劇場的暗閣中,發現人性的陰翳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