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新聞─陳金聲/高雄
高雄市盆栽業者鄭金喜、鄭世傑,兩人亦父子、亦師徒,傳承、傳情傳了半世紀,既分工又合作,在業界傳為佳話。
鄭金喜今年九十歲了,兒子鄭世傑五十四歲,這對父子玩盆栽,都超過半世紀了,兩人都是同業中的一把手,精品之作難以計數,但都玩不膩,還要繼續玩下去。
老爸鄭金喜從廿幾歲當兵退伍後就開始玩盆栽,是同業中的「老師父」,兒子鄭世傑則是「為環境所逼」,從小耳濡目染,當老爸的小跟班,算是高雄市盆栽界玩家中的「中生代」。
鄭金喜原本在老家楠梓後勁中油廠邊的綠廊種盆栽,受限於空間,從小盆景開始進階,玩中品盆栽,十幾年前搬到腹地較大的大社後,開始搞庭園大盆景。
鄭世傑做小跟班的年代,從幫忙除草及剪葉片開始,年紀小還在讀書,老爸不太認真傳授功夫,他「惦惦偷學」,數十年後,他終於清楚「耳濡目染」這句話的真諦。
鄭金喜如今年歲己大,太粗重的幹不了,就交由「少年也」鄭世傑動手,老師父站一邊下指導棋「動口不動手」。但是,老功夫仍在,他每天還是到園裡玩中品及小品。
老師父至今仍堅持「玩盆栽必須專業及敬業」,他端坐在中小品盆栽面前弄造型時,一定全神貫注、聚精會神,轉動盆子,構想每一盆每一棵適合的造型才下手雕塑,搞定培育及造型後,其他澆水施肥照顧或交易的事,就交給少年也鄭世傑全權處理。
鄭金喜說「這把年紀了,能動動腦、動動手,每天有活幹,就己經很幸福了」。鄭世傑說,「老人家玩盆栽玩了大半輩子,一身都是盆栽的細胞,不能讓他停下來,不然生活會失調」。
位在大社觀音山下翠屏路的「南國藝術盆栽園」占地約七百坪的園子裡,還有很多棵是老爸一手雕塑出來的作品,有人出高價,但「那是老爸畢生的作品,捨不得割愛,留做鎮園之寶,再高價也得有緣者才能得」。
該學的功夫,鄭世傑都學到手了,盆景的潮流不斷更迭,兩人偶有不同的見解,鄭金喜最後都尊重少年也的主張,「老身退駕,交給少年也去舞也好」。
這對父子一起見證過盆栽業的黃金時代,那是大約在民國七十至八十年間的全盛時期,一片榮景,「賣家少買家多」,如今是早期的買家變成現在的賣家,「賣家多於買家」,因為早期的買家買多了,手上盆栽多了,最後自己做賣家,偏偏晚近這些年,景氣不佳,大陸市場及東南亞市場受限,國內新的買家無增反減,所以,現在是盆栽業的「滯銷期」。
鄭世傑用具體數據進一步解說,以前是五家園子,十個消費者,現在卻反過來,十家園子只剩五個消費者,買賣雙方之消長由此可見。
鄭世傑表示,盆栽業的輝煌盛世,光是他的園子一次的交易金額最高紀錄曾高達上百萬,如今很難再有這樣的買主大駕光臨囉。「滯銷期」,他改變「通路」,種小品盆栽,透過疫情期間興起的網拍通路「加減賣加減收」,賣小品養大型庭園樹種。這樣的改變,跟老爸很對味,因為中小品盆栽,是老爸最拿手的絕活,鄭金喜對著園裡的小品盆栽得意的說「這些都是我從小苗捏長大的」。
鄭金喜、鄭世傑父子說,盆栽業,特別是南部地區,除非是外銷的通路再起,否則黃金盛世的榮景難再,改變不了市場的大環境,只好改變自己的思維,迎合市場的趨勢,種些較合大眾口味的中小品,活絡一下自己的經濟,但願業界都能一起撐過盆栽業的「冷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