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新聞─陳金聲/嘉義
嘉義縣布袋鎮虎尾寮,美如其地名「好美里」,年底將屆,養殖區陸續收成,乾涸的池底更見風情,鄰近的潟湖及廢棄的鹽田濕地,候鳥季也登場。這些都是當地的年度風情,去了用心看,一定更驚艷。
早期布袋北端東石的鰲鼓濕地最出名,晚近這幾年,虎尾寮一帶的風情佔交通地利之便迎頭趕上了。
到鰲鼓濕地賞鳥,交通比較不便,而且濕地範圍縱深太大,很多候鳥可能過去這些年賞鳥遊客太多而漸往深度的林區移動,因此,想清楚一點的賞鳥,得備望遠鏡及大砲攝影機。
相對的,到虎尾寮地區賞鳥,肉眼所及都是鳥,不必帶望遠鏡,想拍照,數位變焦的相機都可拍一堆。
目前這個季節,虎尾寮北端的鹽田濕地保護區內,黑面琵鷺己從北韓陸續遷移,這種鳥較怕生,所以,清晨就出來覓食,太陽上升後他己吃飽,移往濕地內側休閒理毛,因此,想看牠的風采,必須趁早。
這地區的黑面琵鷺,最常出沒的地點,是「新岑里」 (俗稱過塭寮)的南北兩側,賞鳥資訊散播太快,最近一二年間,開始吸引不少賞鳥客,這裡賞黑面琵鷺,週邊沒有「掩體」設施,因此,有部分的黑琵又轉往新岑里通往新店村產業道路的南側新生的濕地。
去年,往新店的濕地才剛開始營造,路邊只靠乾枯的銀合歡植物做「掩體」,今年護鳥單位己架起格柵防止賞鳥民眾太靠近。護鳥團體說「這地區的濕地,正開始營造黑面琵鷺等候鳥的友善新棲地」。但目前這裡的鳥況還不很熱鬧。
現況的候鳥,還是以「留鳥」白鷺鷥最大宗,身高近百公分的大白鷺「見慣江湖」,不怕生,只要不靠得太近,牠們是沒在怕的,所以,不用帶望遠鏡與長鏡頭相機,「你可以更靠近我」,盡管看個夠。
體型較大的蒼鷺數量較少,小組乎都是個別行動,但站在大白鷺群中,還是高人一等。高蹺行鳥 (左行右鳥),早成當地的留鳥,紅色的細腿,堪稱是西濱第一美腿。燕鷗、雁鴨也己經成群而至。
這一帶的風情,除了候鳥之外,潟湖區退潮時也可坐在堤岸邊觀賞潟湖區的養蚵景觀。一串串的蚵串懸空吊掛在柱子上,別具風貌,這是漲潮時看不到的。如果運氣好,還可以看到文蛤養殖池別開生面的採收實況。
蚵棚下最常見的魚類是高級魚類「烏格仔」,很多釣客慕名而至,從傍晚釣到隔天的中午還不肯收竿,等的就是退潮時,蚵棚下的「烏格」來吃餌。
但有時會空手而歸,不保證一定有收獲,遠從南投竹山開車前往的林姓釣客,釣了一天一夜,只釣到三尾合計不到半斤重的「烏格」。他似乎釣翁之意不在魚,純釣爽的。這三條小魚,他自我解嘲說,「這三尾帶回竹山後,每尾要煮一大碗公的湯,喝湯也爽」。
這些釣客個體,也為潟湖邊添風情,雖然堤岸有半人高,不太可能落水,但他們還是穿上厚厚的「救生背心」,不是怕釣到大魚被拖入水,而是怕釣到半夜「杜龜」自己掉落水中。
白天太陽高掛,氣溫高達卅度了,他們還是沒有拖下「救生背心」,原因是「歸暝沒睏怕一時失神而落水」,所以寧可汗流夾背,內褲都濕了,「還是穿著比較保險」。
從七股前往的吳姓釣客,則是毫無防晒裝備下任由艷陽高照,墨鏡寧可推到額頭上,滿臉晒到暗黃又發亮,問他為何不遮陽防晒,他說「敢來釣就不怕太陽晒」。他從清晨釣到傍晚,只釣到二尾三指寬的小烏格,光是用來做釣餌的小活蝦,就花了二百元,他也是來釣爽的。
虎尾寮因地形狀似虎尾而得名,真正的行政區域地名叫「好美里」,這裡的風情真的如其名,這個季節風情十足,是個好去處。一直到農曆過年前去,都還不會嫌太遲,風情天天都在等遊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