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新聞─劉己玄/高雄
「旗山神農宮」供奉神農大帝,據說,其中一尊來自福建省泉州仙洞山真寶殿,有千年歷史。有關台灣信眾信仰神農大帝,高雄師範大學臺灣歷史文化及語言研究所畢業,對宗教文化歷史頗有研究的劉自仁,長期田野調查有深入心得。
劉自仁指出,臺灣信仰神農大帝,最早可追朔至荷據時期,但真正開始呈現增長趨勢的時間點,則是在清代。
劉自仁說,原因就是對渡臺移墾的先民而言,除了要面對陌生環境未知與變數,還有瘴癘瘟疫的威脅,又期待農業開墾之途的順利,而神農大帝所代表的正是移民最需要的農業、醫藥象徵;有穀物的生產,移民才得以為生,有醫藥才得以對抗疾病與死亡,因此,就成為墾拓者祈求庇佑的對象。
但是,隨移民入臺移墾的區域不同,經歷了新居住地不同信仰間的衝擊與碰觸後,神農大帝在臺灣民間信仰也呈現出不少特殊多元性面向,逐漸發展與變化,脫離原鄉的神格屬性,產生了許多在地的奇妙傳說
劉自仁舉高雄市大社區青雲宮為例說,青雲宮乃大社地區境主,主祀的神農二大帝開基神像,於清康熙36年(1697),自福建省泉州府南安縣內補藍田黃家庄渡海來台,清嘉慶元年(1796)遷至現址奉祀。所以,此廟雖非全台最古老的神農大帝廟,但是神像金身(二祖)卻是全台年代最久的神像之一,故信眾以「老祖」來敬稱。
其傳說事蹟頗多,尤以收東門王為徒,與右昌「元帥爺」鬥法最為人所津津樂道。
劉自仁又舉台南官田區慈聖宮為例,該宮主祀神農大帝,創立於嘉慶元年(1796),據廟志記載,官田陳氏,相傳是明鄭參軍陳永華旁系子孫,追隨鄭成功渡海來台,並自故鄉福建省同安恭迎神農大帝奉祀於自宅,後子孫繁衍結茅而祀。
在官田自古就流傳「國姓爺過庄,剩一半」,意思是說,國姓爺的部隊,只要經過官田,就會損失一半的兵力。為何部隊經過此地,會遭受如此大的傷亡?
原來傳說此地的後潭,有「田螺精」和「泥鰍精」作怪,只要路過該水潭的人都會被吸取魂魄,回家後便猶如「行屍走肉」,數日內就會死亡,就算強大的鄭成功的軍隊,也無法倖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