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義市區鐵路高架化計畫」(以下簡稱嘉義計畫)共包含嘉義、嘉北及北回歸線等3座車站。其中,嘉義車站為臺灣鐵路管理局縱貫線南段、林務局阿里山林業鐵路阿里山線的鐵路車站,早期亦為臺灣糖業鐵路北港線(原稱嘉義線)、朴子線的嘉義站,為臺灣第一座3鐵共站的車站,也是嘉義計畫最核心的一環,未來將保留並再利用嘉義舊站及森鐵月台,華麗的變身成為新舊共存之都市門戶特色。
嘉義計畫施工期間為維持鐵路的正常營運,於111年12月25日完成嘉義車站站區路線切換後,新設客車留置線已配合啟用,提供列車營運調度及停放之使用,原有客車留置線則功成身退,後續將陸續拆除騰空,讓新建嘉義車站工程得以全面推展。
新建嘉義車站以屋頂天際線、菱形雲狀玻璃帷幕及木構集成材充分展現出阿里山的意象。車站主體結構為地下2層地上4層的綠建築,站內共設置6部電梯及10部電扶梯,可讓行動不便或攜帶大件行李的旅客可以暢行無阻,另設有汽車269席及機車608席停車席位方便民眾停車。車站完成後,以新站為核心,整合嘉義舊站(站前廣場)、森鐵月台、鐵道藝術村及週邊交通轉乘設施,提升大車站區商業機能,改善生活環境,結合公共運輸系統,形成雲嘉地區交通轉運樞紐,吸引觀光產業進駐,促進區域發展。
新建嘉北車站為地面3層之高架車站,最上層為月台層,第二層為車站大廳,地面層為進站及商業空間,於第二層預留天橋銜接周邊公園、商業及醫院建築設施,促進產業、醫療、交通轉運及商業等都市發展。
北回歸線站為平面車站,以「日光」為意象出發,設計玻璃站體使白天日光自然灑落;夜間則可化為光盒地標,塑造日光車站的特色。站體跨越軌道的跨站房設施可連通嘉義縣科學教育中心的北回一館(太陽館)及二館(太空教育館),並與嘉油鐵馬道串連週邊資源,使車站成為本區域漫遊系統的最佳出發點。
嘉義計畫完工後,不僅是消除平面鐵道隔閡與改善交通,更重要的是縫合都市與帶動地方發展。期待未來讓「車站區、路廊沿線」成為嘉義再發展的巨大引擎,驅動東、西區的發展動能,翻轉城市面貌,使車站成為嘉義新地標。
嘉義計畫施工期間為維持鐵路的正常營運,於111年12月25日完成嘉義車站站區路線切換後,新設客車留置線已配合啟用,提供列車營運調度及停放之使用,原有客車留置線則功成身退,後續將陸續拆除騰空,讓新建嘉義車站工程得以全面推展。
新建嘉義車站以屋頂天際線、菱形雲狀玻璃帷幕及木構集成材充分展現出阿里山的意象。車站主體結構為地下2層地上4層的綠建築,站內共設置6部電梯及10部電扶梯,可讓行動不便或攜帶大件行李的旅客可以暢行無阻,另設有汽車269席及機車608席停車席位方便民眾停車。車站完成後,以新站為核心,整合嘉義舊站(站前廣場)、森鐵月台、鐵道藝術村及週邊交通轉乘設施,提升大車站區商業機能,改善生活環境,結合公共運輸系統,形成雲嘉地區交通轉運樞紐,吸引觀光產業進駐,促進區域發展。
新建嘉北車站為地面3層之高架車站,最上層為月台層,第二層為車站大廳,地面層為進站及商業空間,於第二層預留天橋銜接周邊公園、商業及醫院建築設施,促進產業、醫療、交通轉運及商業等都市發展。
北回歸線站為平面車站,以「日光」為意象出發,設計玻璃站體使白天日光自然灑落;夜間則可化為光盒地標,塑造日光車站的特色。站體跨越軌道的跨站房設施可連通嘉義縣科學教育中心的北回一館(太陽館)及二館(太空教育館),並與嘉油鐵馬道串連週邊資源,使車站成為本區域漫遊系統的最佳出發點。
嘉義計畫完工後,不僅是消除平面鐵道隔閡與改善交通,更重要的是縫合都市與帶動地方發展。期待未來讓「車站區、路廊沿線」成為嘉義再發展的巨大引擎,驅動東、西區的發展動能,翻轉城市面貌,使車站成為嘉義新地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