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漾新聞記者陳雯萍/高雄報導】高雄市7所社區大學提供全市民眾非正規學習,豐富且多漾態的生活學習,深獲好評,在教育部的評鑑中,也為高雄市教育局爭光。今天(1/27)下午,教育局特別在鳳山大東濕地公園舉辦成果展,展現每一所社區大學的辦學特色,吸引了不少民眾前往參觀,甚至當場報名,落實終身學習活躍老化。
圖/教育局在鳳山大東公園舉辦高雄市7所社區大學的成果展,各界熱烈參與。(記者陳雯萍攝)
教育局副局長黃盟惠致詞時表示,過去25年來,高雄市已經設有第一、旗美、岡山、鳳山、鎮港園、北高雄及港都等共7所社區大學,提供各具特色的課程,長期以來,在教育部、高雄市教育局評鑑皆獲得佳績,是建立公民意識、培養地方人才,營造社區,以及銜接各年齡層的最佳學習媒介。
圖/教育局副局長黃盟惠說明高雄市7所社區大學的辦學特色與成果。(記者陳雯萍攝)
黃盟惠說,透過社區大學開設的不同課程,也讓不同背景的人們聚在一起,互相學習技能,彼此交流心得,激盪出獨具個人特色的花火,宛如城市中持續綻放的小花園,歡迎所有人參與共學、共享,找到最適合自己的學習環境,與社區大學一同成長,綻放光彩。
「社區大學25週年創藝迎春派對」成果展,教育局特別攜手鳳山區公所合作,區長石慶豐與鳳山區市議員李雅靜、張漢忠…等多位議員都分別到場,與學員們一起歡慶。
圖/鳳山區公所合作,區長石慶豐。(記者陳雯萍攝)
在大榕樹旁,學員們進行吉他、非洲鼓動、烏克麗麗、薩克斯風、古箏、印尼搖竹、印度寶萊塢舞、太鼓等精采滿檔的動態表演;同時也有各具特色的靜態展攤,如陶藝、皮件、竹編、植物染、經絡調理、城市養蜂、共學廚房、米家好滋味、粿模傳奇…等,吃、喝、玩、樂,樣樣俱足。
圖/社區大學特色課程成果展演。(記者陳雯萍攝)
活動也安排了集章活動,派對現場尋找指定攤位,集滿8點即可兌換紀念小物或派對使用卷,吸引許多大人小孩到場輕鬆玩樂,以及體驗社區大學多元豐富精彩課程,感受社大成果熱情交流派對活動。
鳳山區公所更設置了春聯書寫攤位,為參與現場活動的民眾提筆揮毫,充滿溫度的手寫春聯,也在暖冬中,為人們增添溫度與情感,展望未來的祝福與期待。
圖/貴賓們現場揮毫,為社區大學成果展慶豐收。(記者陳雯萍攝)
在各具特色的展攤中,岡山社大主任秘書,高雄市國際新住民協會理事長,本身也是來台30年的新移民,李瑤介紹表示,在燕巢區開設「北辰鐵馬驛站」私房料理的「明輝姐」吳明輝,在岡山社大永安圖書館開設「在餐桌與世界相遇」的課程,教得一手好菜,很有創意。
圖/岡山社區大學主任秘書李瑤說明岡山社大的特色課程。(記者陳雯萍攝)
「明輝姐」吳明輝也表示,老家是大陸山東,上海出生,1988年30歲那一年移民到南美洲的玻利維亞,認識先生並結婚生子,六年後搬回來台灣,公婆經營藥廠,中小企業轉型時,「我覺得我應該承擔家人的責任」,於是開設「北辰鐵馬驛站」,後來,在社大開課,也獲得許多單位與社團的邀請進行料理講學,如今來台灣正好30年。從事上海創意料理她,拿手菜如港式堡仔飯、福袋餅…等等,也上過了許多電視新聞的採訪,在岡山、燕巢地區相當有名氣。
圖/岡山社區大學主任秘書李瑤(右)與「明輝姐」吳明輝(中),說明在岡山社大永安圖書館開設「在餐桌與世界相遇」的課程。(記者陳雯萍攝)
圖/在岡山社大永安圖書館開設「在餐桌與世界相遇」課程的「明輝姐」吳明輝展成果。(記者陳雯萍攝)
圖/在岡山社大永安圖書館開設「在餐桌與世界相遇」課程的「明輝姐」吳明輝展成果。(記者陳雯萍攝)
圖/在岡山社大永安圖書館開設「在餐桌與世界相遇」課程的「明輝姐」吳明輝展成果。(記者陳雯萍攝)
岡山社大主任秘書李瑤也說明在彌陀區開設手作拼布課程,以及在岡山區開設生活刺繡課程的施雪惠老師的課程特色,將刺繡與岡山皮影戲元素結合,讓文化得以傳承。
圖/在岡山社大彌陀區開設手作拼布課程,與在岡山區開設生活刺繡課程的施雪惠老師展示創作。(記者陳雯萍攝)
圖/在岡山社大彌陀區開設手作拼布課程,與在岡山區開設生活刺繡課程的施雪惠老師展示創作。(記者陳雯萍攝)
圖/在岡山社大彌陀區開設手作拼布課程,與在岡山區開設生活刺繡課程的施雪惠老師展示創作。(記者陳雯萍攝)
施雪惠老師也說,課程的特色是全部採手工縫製,且採取中老以上的混齡教學,學員從60幾歲到90幾歲都有。她強調,目的是讓學員透過手作課程達到陪伴、療癒的效果,不會要求學員的進度,所以,學員都很喜歡來上課,也能達到紓壓的效果。因此,也呈現一個很有趣的現象是,「大家的進度都不一樣。大家都做自己喜歡的事情,因為喜歡來上課比較重要。」
圖/在岡山社大彌陀區開設手作拼布課程,與在岡山區開設生活刺繡課程的施雪惠老師展示創作。(記者陳雯萍攝)
圖/施雪惠老師現場指導學生如何刺繡。(記者陳雯萍攝)
圖/施雪惠老師現場指導學生如何刺繡。(記者陳雯萍攝)
李瑤也介紹每週三晚上6點到9點,在岡山社大開設自然素材編織-無塑好生活」課程的賴晨羲老師,「賴老師今年在梓官國小教國小學童用稻草編織成器物,來裝自己種的稻米,是不是很有溫度。」
圖/李瑤說明賴晨羲老師在岡山社大開設課程的特色。(記者陳雯萍攝)
賴晨羲老師也指出,「課程的特色,主要是教自然素材,利用生活中唾手可得的東西,如稻草、稻米、月桃等素材,是我們這一期主要的材料,完全無毒且無塑,希望能夠推廣這樣的概念。」
圖/賴晨羲老師在岡山社大開設自然素材編織-無塑好生活的課程。(記者陳雯萍攝)
圖/賴晨羲老師在岡山社大開設自然素材編織-無塑好生活的課程。(記者陳雯萍攝)
岡山社大主任秘書李瑤也介紹週六上午的課程「農場呷厝味」,由型農安心家農場莊慶順老師所指導,現場,「順哥」莊慶順老師也將自家農場有機食材調製的飲料,取「喝一口戀愛的港覺」,讓現場民眾品嚐。
圖/李瑤說明莊慶順老師在岡山社大開設課程的特色。(記者陳雯萍攝)
莊慶順表示,在農場可以喝出天地之間的味道,「喝一口戀愛的港覺」,讓你有想戀愛的感覺,是用檸檬香茅、金桔、萬籌菊、薄荷所調配而來,「味道非常清新,讓你可以醒腦一整天。」他強調,這些都是在有機農場自己種的,「農場呷厝味」的課程,是教導學員「從農場種的花果蔬菜,可以入菜,從農場到餐桌最近的距離,來吃最健康營養的蔬食。」
圖/莊慶順老師在岡山社大開設「農場呷厝味」課程,強調從農場到餐桌最近的距離,來吃最健康營養的蔬食。(記者陳雯萍攝)
圖/莊慶順老師在岡山社大開設「農場呷厝味」課程,強調從農場到餐桌最近的距離,來吃最健康營養的蔬食。(記者陳雯萍攝)
返鄉青農靳承諺兄妹兩人在岡山社大岡山分班開設「生活花藝」與「花藝設計」的課程,靳老師說,課程有紮實的理論,讓你從生長出不一樣的花,你應該怎麼樣去應對,而不是教你刻板的設計動作,「你可以自己挑花,到插好一個很有概念的作品」。同時在秋季班也開設園藝課程,從澆水、日照、施肥,一路教你如何施作,要讓你變成「綠手指」。
圖/返鄉青農靳承諺兄妹兩人在岡山社大岡山分班開設「生活花藝」與「花藝設計」的課程。(記者陳雯萍攝)
圖/返鄉青農靳承諺兄妹兩人在岡山社大岡山分班開設「生活花藝」與「花藝設計」的課程。(記者陳雯萍攝)
第一社大自然生態社現場則發表了「看見那瑪夏」的新書,第一社大自然生態社前社長林靜莉表示,這是由社團12位師生,花了兩年時間,踏察那瑪夏的所見所聞,所共同創作完成的新書,並由商周出版社出版,內容分為五個那瑪夏的詩篇,包括人文、自然、地理、歷史與美食的介紹,在新春期間,也是按圖索驥旅遊那瑪夏與高山的一本最佳的旅遊指引。
圖/第一社大自然生態社前社長林靜莉說明第一社大自然生態社12師生現場發表了「看見那瑪夏」的新書。(記者陳雯萍攝)
圖/第一社大自然生態社前社長林靜莉說明第一社大自然生態社12師生現場發表了「看見那瑪夏」的新書。(記者陳雯萍攝)
圖/第一社大自然生態社12師生現場發表了「看見那瑪夏」的新書。(記者陳雯萍攝)
鳳山社大老師,竹田竹編工作室李冠霆所開設的竹編DIY課程,他說,有分早中晚多個班,對於新近的學員,會從比較容易上手的課程開始,就像六角編的基本編法,到了一個階段,比較上手了之後,想要繼續學習的,就到進階班繼續學習。
圖/鳳山社大老師,竹田竹編工作室李冠霆所開設的竹編DIY課程。(記者陳雯萍攝)
圖/鳳山社大老師,竹田竹編工作室李冠霆所開設的竹編DIY課程。(記者陳雯萍攝)
他強調,竹子都是由學員自己剝竹子,不敢剝的就由老師來配料,「從一根竹子到剝成一片一片的竹片來製作,偶爾也會到鄉下或山裡面砍竹子,很辛苦,但也很有趣。」
圖/鳳山社大老師,竹田竹編工作室李冠霆所開設的竹編DIY課程。(記者陳雯萍攝)
圖/鳳山社大老師,竹田竹編工作室李冠霆所開設的竹編DIY課程。(記者陳雯萍攝)
在鳳山社區大學開設自然農法的「米家好滋味」課程,家裡種植稻米的林品雯老師也參與農產品生產合作社加工組,並跟鳥松的青農推動食農教育,她說:「自己種的米,做一些米食料理的研發,教小朋友做一些食農教育;也種甘蔗,從白甘蔗煮成黑糖的過程,設計出一套食農教育的課程,很適合親子教育來體驗。
圖/在鳳山社區大學開設自然農法的「米家好滋味」課程,家裡種植稻米的林品雯老師說明地方創生的作法。(記者陳雯萍攝)
圖/在鳳山社區大學開設自然農法的「米家好滋味」課程,家裡種植稻米的林品雯老師說明地方創生的作法。(記者陳雯萍攝)
圖/在鳳山社區大學開設自然農法的「米家好滋味」課程,家裡種植稻米的林品雯老師說明地方創生的作法。(記者陳雯萍攝)
圖/在鳳山社區大學開設自然農法的「米家好滋味」課程,家裡種植稻米的林品雯老師說明地方創生的作法。(記者陳雯萍攝)
目前課程開在大樹的合山分校,現場也自行研發烤飯糰,她說,採用的是台農16號的珍珠米,特色是非常的Q,而且有黏性,拿來做飯糰很適合,加上特製的調味料,相當的美味。
圖/在鳳山社區大學開設自然農法的「米家好滋味」課程,家裡種植稻米的林品雯老師說明地方創生的作法。(記者陳雯萍攝)
圖/在鳳山社區大學開設自然農法的「米家好滋味」課程,家裡種植稻米的林品雯老師說明地方創生的作法。(記者陳雯萍攝)
她也談到未來的規劃,會在鳥松蓋一個土灶,「這個是用來熬煮黑糖的,從甘蔗汁開始,到煮成黑糖的過程,也會開放民眾來體驗。」
圖/在鳳山社區大學開設自然農法的「米家好滋味」課程,家裡種植稻米的林品雯老師說明地方創生的作法。(記者陳雯萍攝)
在旗美社區大學獵人學校開設「戶外活動」的課程,爾克老師說,課程內容是帶學員遊山玩水、吃喝玩樂,教學生親水、認識水、認識山林,讓學員出外旅遊時,對山難的安全能有所概念,減少戶外的危險性。至於今天在攤位區,他也分享了「編織黃綠紅-原住民髮帶手作」。爾克老師說,黃綠紅髮帶,是原民的精神元素,男女適用,很有特色,所以,今天也很受歡迎。
圖/在旗美社區大學獵人學校開設「戶外活動」的課程,爾克老師也分享「編織黃綠紅-原住民髮帶手作」。(記者陳雯萍攝)
圖/在旗美社區大學獵人學校開設「戶外活動」的課程,爾克老師也分享「編織黃綠紅-原住民髮帶手作」。(記者陳雯萍攝)
圖/在旗美社區大學獵人學校開設「戶外活動」的課程,爾克老師也分享「編織黃綠紅-原住民髮帶手作」。(記者陳雯萍攝)
圖/在旗美社區大學展攤現場,也分享了藍染的手作作品,相當的吸睛。(記者陳雯萍攝)
圖/在旗美社區大學展攤現場,也分享了藍染的手作作品,相當的吸睛。(記者陳雯萍攝)
圖/在旗美社區大學展攤現場,也分享了藍染的手作作品,相當的吸睛。(記者陳雯萍攝)
圖/在旗美社區大學展攤現場,也分享了藍染的手作作品,相當的吸睛。(記者陳雯萍攝)
在旗美社大開設「小型農機保養與維修班」的課程,林孟姿說,所以開這樣的課程,是因為旗美地區是農村社區,社大很多學員都是農民,在工作上有需要用到這些農機,所以就開了這樣的課程。
圖/曾經是學員,在學了8年之後,林孟姿接棒在旗美社區大學開設「小型農機保養與維修班」的課程。(記者陳雯萍攝)
在現場展示出割草機、動力噴霧機、二行程引擎與四行程引擎,林孟姿說,會教農民怎麼樣去做簡易的保養與維修,因為機器最長出現的問題是化油器堵塞,也教農民如何做簡單的清理,不用依靠農機行,因為常常要等很久的時間才能排到維修。
圖/曾經是學員,在學了8年之後,林孟姿接棒在旗美社區大學開設「小型農機保養與維修班」的課程。(記者陳雯萍攝)
年紀輕輕,又是女性,怎麼會來教這樣的課程?林孟姿說說,「本身以前是學員,家裡是綜合農果,也會用到農機,之前不懂就來報名上課,學了八年之後,原本的陳光輝年事已高要退休,於是就交班給我。」談到接棒教學員,林孟姿樂在其中。
圖/曾經是學員,在學了8年之後,林孟姿接棒在旗美社區大學開設「小型農機保養與維修班」的課程。(記者陳雯萍攝)
圖/曾經是學員,在學了8年之後,林孟姿接棒在旗美社區大學開設「小型農機保養與維修班」的課程。(記者陳雯萍攝)
鎮港園社大前鎮區專員黃盛譽也介紹以前鎮、小港與林園為主的鎮港園社區大學所開設的課程,如現場展示「林園天文生態趣」的課程,展出林園濕地很特殊的道地水母生態;此外,還有曾意琇老師開設的新課程「電影心時光-明天星期一」,可以從看電影的過程中,學習更多心理的知識;游淑如老師開設的「令人回味再三的創意廣告」課程,生活中需要更多的靈感與創意,可以透過課程去認識更多的創意與靈感來源。在春節期間,也安排了兩場揮毫寫春聯的活動,都歡迎民眾一起來參加。
圖/鎮港園社大前鎮區專員黃盛譽也介紹以前鎮、小港與林園為主的鎮港園社區大學所開設的課程。(記者陳雯萍攝)
圖/鎮港園社大前鎮區專員黃盛譽也介紹以前鎮、小港與林園為主的鎮港園社區大學所開設的課程。(記者陳雯萍攝)
圖/鎮港園社大前鎮區專員黃盛譽也介紹以前鎮、小港與林園為主的鎮港園社區大學所開設的課程。(記者陳雯萍攝)
圖/鎮港園社大前鎮區專員黃盛譽也介紹以前鎮、小港與林園為主的鎮港園社區大學所開設的課程。(記者陳雯萍攝)
在港都社大開設「健康減醣好生活」與「時尚穿搭好品味」的兩門課程,劉怡辛老師說,減醣課程主要在教導學員認識醣與疾病的關係,如何從食物中減醣來保持健康;而時尚穿搭的課程,則是在教導學員怎麼穿著與搭配,才能秀出好身材與品味,活出自信。她說,兩堂課都很實用,一下就秒殺爆滿,所以,報名要快!
圖/港都社大劉怡辛老師開設「健康減醣好生活」與「時尚穿搭好品味」兩門課程。(記者陳雯萍攝)
圖/港都社大劉怡辛老師開設「健康減醣好生活」與「時尚穿搭好品味」兩門課程。(記者陳雯萍攝)
圖/港都社大劉怡辛老師開設「健康減醣好生活」與「時尚穿搭好品味」兩門課程。(記者陳雯萍攝)
海灘上的廢棄物如何設計成實用的文創品?今天在攤位現場令人耳目一新!在北高雄社區大學後勁國小每週三晚上開設「海廢創客」的課程,教你如何利用海廢與創意成為「海灘行者」!黃立鑫老師主要是利用在海岸撿拾的廢棄物,如玻璃瓶、漂流木與海玻璃等等,再製設計成各類器皿或飾品,再創價值,也減少海廢的增生。
圖/北高雄社區大學後勁國小開設「海廢創客」的課程,黃立鑫老師教你如何利用海廢與創意成為「海灘行者」。(記者陳雯萍攝)
圖/北高雄社區大學後勁國小開設「海廢創客」的課程,黃立鑫老師教你如何利用海廢與創意成為「海灘行者」。(記者陳雯萍攝)
他說,在撿拾到的海廢中,有一種叫做「海玻璃」,又稱做「美人魚的眼淚」,即是玻璃被廢置到大海中,經過7、8年的海水侵蝕,就會變成「海玻璃」,特性是沒有菱角,因為邊邊已經被大海磨得平滑;另一個特點,是有很多的毛細孔,可以做成項練,塗上精油,就可以成為拓香的項鍊。
黃立鑫談到,所以會開設「海廢創客」的課程,是因為經常到海邊撿拾廢棄物,這些廢棄物不用又很可惜,所以,開設這樣的課程,讓大家可以再利用海廢,做成家庭用品、飾品。
不過他也語重心常的說:「這樣的課程,雖然不能把海廢都清乾淨,但可以提醒大家,海廢是人類造成的,我們都有責任要想辦法來解決這個問題」。
現場,學員也利用吹風機來加熱玻璃做飾品,那是不用窯燒的。還有展示出多個被切割完整的玻璃瓶,黃立鑫老師說,這些都可以做成花器,養植多肉植物。
圖/北高雄社區大學後勁國小開設「海廢創客」的課程,黃立鑫老師教你如何利用海廢與創意成為「海灘行者」。(記者陳雯萍攝)
此外,還有黃花夾竹桃的編織樂器手練,他說,這是印地安人常做的手練樂器,黃花夾竹桃掉落在公園,一般都被清掃倒掉,很可惜。將之回收,加工再製作,就可以變成大人小孩演奏時的樂器。
現場另外也展示手工加工製作的小夜燈,他說,外觀的部份是現成的,而玻璃的部份,則是撿拾老舊房子打掉的窗花玻璃,撿拾回來清乾淨,再切割,套入燈具中,也可以成為一個文創小夜燈。其他,如利用舊時的十字花玻璃,套用在木器上,也可以做成珠寶盒。現場也展出許多窯燒的琉璃飾品,都是海廢的再利用,也顯示課程的創意與環保意涵,意義十足。
圖/北高雄社區大學後勁國小開設「海廢創客」的課程,黃立鑫老師教你如何利用海廢與創意成為「海灘行者」。(記者陳雯萍攝)
圖/北高雄社區大學後勁國小開設「海廢創客」的課程,黃立鑫老師教你如何利用海廢與創意成為「海灘行者」。(記者陳雯萍攝)
圖/北高雄社區大學後勁國小開設「海廢創客」的課程,黃立鑫老師教你如何利用海廢與創意成為「海灘行者」。(記者陳雯萍攝)
圖/北高雄社區大學後勁國小開設「海廢創客」的課程,黃立鑫老師教你如何利用海廢與創意成為「海灘行者」。(記者陳雯萍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