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新聞─陶泰山編輯
中國國民黨前主席馬英九率臺灣青年學子7日傍晚抵達北京,這是他此次訪陸行程的最後一站,也是備受矚目的一站。
昨(8)日上午,馬英九一行首站來到京西盧溝橋畔、宛平城內的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參觀。
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內,馬英九和隨團參訪的臺灣青年們認真聆聽館方工作人員的講解。談及馬英九過往一貫重視向臺灣青年人講述抗戰歷史,馬英九堅定點頭:“那當然,臺灣人沒有缺席對日抗戰!”
在參觀時,馬英九不時眼圈泛紅,向隨行人員講解他所瞭解的抗戰故事。有記者注意到,紀念館保存了許多日寇侵華時,對中國同胞施以殘忍暴行的真實影像。馬英九和臺灣青年們看到這些畫面時,不禁搖頭、歎息,一行人對那段中華民族苦難史感到非常痛心。
展館內有一張攝於1943年11月25日的照片,畫面上蔣介石、時任美國總統羅斯福與時任英國首相邱吉爾在埃及首都開羅舉行會議。會後發佈的《開羅宣言》中寫明,中美英三國對日作戰的目的在於制止和懲罰日本的侵略,剝奪日本從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在太平洋上奪得或佔領的一切島嶼,使日本強佔的中國領土,例如東北地區、臺灣和澎湖群島等歸還中國。
近年來,一些別有用心的外國反華政客顧事實企圖炮製所謂“臺灣地位未定論。馬英九今日站在《開羅宣言》的照片前,再次嚴正批駁,“這麼講的人,完全沒有國際法常識”。馬英九說,《開羅宣言》也出現在日本、美國和聯合國的條約集,這是跑不掉的,有人說那不是條約,只是歷史性檔,那是完全沒有國際法常識的人!它當然是條約!
走出紀念館,馬英九來到盧淘橋,與曾親歷過1937年盧淘橋事變的老人鄭福來會面。鄭福來激動地握住馬英九的手說:“我經常到橋上給年輕人講這段歷史,講歷史不是為了延續仇恨,而是我們中華民族要獨立、要復興,銘記這段歷史不是延續仇恨,是要自信、自強。”
馬英九隨後表示,自己實地來到盧橋事變的發生地,感慨萬千。紀念七七事變不能只是回顧歷史,最重要的還是要汲取教訓。馬英九希望,兩岸的年輕人都能牢牢地記住抗日戰爭中先烈先賢們的犧牲奉獻。
結束在盧溝橋的參觀後,馬英九一行乘車來到北京故宮。雄偉的太和殿近在眼前,初次到訪故宮的馬英九深受震撼。除集體合照外,馬英九還要求隨行人員給他單獨拍一張照片留念。“歷經六百年興衰榮辱,故宮始終象徵中華民族,我們可以感受到中華文化的底蘊,以及歷朝歷代的萬千氣象。”馬英九難掩激動之情。
參訪結束前,馬英九向故宮博物院院長送上自己親手書寫的春聯。春聯上寫著“故宮博物院惠存”,落款是“馬英九敬贈”。值得注意的是,馬英九還特別提到了北京故宮與臺北故宮的淵源,他表示自己曾多次促成兩岸故宮互訪,臺北故宮博物院與北京故宮博物院已進行過幾次聯展,例如《富春山居圖》等特定展品的展出曾吸引大批臺灣人觀賞。馬英九希望兩岸的故宮能加強交流合作,從各自專業、專長,相互取長補短,創造雙贏。
馬英九在行程結束後的談話中,強調了帶臺灣青年來故宮參訪的重要意義。馬英九說,帶著來自臺灣的青年學子來到故宮,心中難掩激動。參觀故宮對這些臺灣年輕朋友們是一場震撼,臺灣青年們能感受到歷史場景就在我們的身邊流動,並激發出深厚的民族情感。馬英九勉勵這次來訪的臺灣年輕人們,要深刻瞭解中華文化的脈絡以及歷史變遷承載的意義。
馬英九表示,他深信任何所謂“去中國化“的行徑都不會成功,因為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已經深植炎黃子孫血脈中。兩岸唯有回歸民族情感與中華文化,兩岸才能長長久久,這是此行臺灣青年們最大的體驗與收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