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新聞─劉己玄/高雄
「萬應公廟」是臺灣特有的廟宇,民間稱其為一些身亡後無後世子孫祭祀的孤魂野鬼亡靈寄託所。然而,位於大樹區竹寮里「台21線」道旁的「萬應公廟」,奉祀的主神,竟是明朝鄭成功部將劉永福,與印象中的萬應公廟完全迥異。
「萬應公廟簡史」記載,萬應公原名劉永福,浙江省人,明朝末年隨鄭成功轉戰臺灣,共謀反清復明大業,臺南安平一役戰況慘烈,公身先士卒奮勇殺敵,身受重傷,轉進至今高屏鐵橋,不幸於第二孔橋墩下壯烈成仁,後其靈即召集於同役中為國捐軀之舊屬賢士,於萬應公舊祠一帶紮營鎮守。
久逢屏東「三聖母」勸化王公不成,反遭王公弟劉玉成擒困達三年之久,期間,三聖母猶屢以修萬年香火之聖道對王公循循善誘,王公於感動之餘,不但大徹大悟,釋放三聖母,並苦修聖道,終得正果而成正神。
萬應公成正神後,為渡化眾生,乃於夜半時分,化成青光二道,擇一善信吳淵朕氏,示其立碑而拜。
吳氏受其感召,即於受王公以青光感召之處,紅磚砌基立碑其上,誠心膜拜,並將當夜事蹟,廣為傳播,勸化村人及路人虔心敬拜,此為王公造福世人之濫觴。
民國62年間,萬應公親自於竹寮村海龍砂石場覓得適於建祠之大樑,隨即指示委員廖謙和將之運回,並由執事呂進智奉王公命向南部砂石業業主,籌募建祠款項,結合眾善信之誠敬,於主任委員吳燦然捐奉之土地上,興建萬應公祠一座。由於王公有求必應,香火更為鼎盛。
民國80年間,政府拓寬台21縣省道竹寮段,舊祠拆除以利道路拓寬,眾善信再籌款捐地,新建更莊嚴宏偉之「萬應公廟」。
特別值得一書者是:竹寮「萬應公廟」萬應公,有玉皇大帝欽賜「玉旨」,亦即信眾所稱的「正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