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媒體報導「臺大研究發現空污罹肺癌風險高於吸菸」,指出「若卅年來暴露於細懸浮微粒(PM2.5) 增加10微克每立方公尺,將提升罹患肺腺癌風險」。環境部表示,自105年起陸續推動「清淨空氣行動計畫」、 「空氣污染防制行動方案(14+N)」,以及「第一期空氣污染防制方案」等計畫,我國PM2.5平均濃度已由102年24微克/立方公尺,降至112年13.7微克/立方公尺,改善率達43%,若依臺大研究,預期可有效降低國人罹癌風險。環境部說明,該篇臺大研究採用我國長期空氣品質實際監測數據搭配推估資料及癌症登記資料進行研究,結果指出較高PM2.5暴露會增加肺腺癌發生風險。然而該篇研究亦特別附帶提到我國PM2.5濃度自99年起持續改善的事實,此與環境部空氣品質監測數據趨勢一致。此外,癌症誘發的原因眾多,其中針對空氣污染逐年改善,環境部將持續關注其對於罹癌發生率的影響。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亦曾對外說明我國整體肺癌標準化死亡率自100年每十萬人26人下降至111年每十萬人21.8人,降幅達16.2%,該部並說明近年肺癌早期比率增加,可能與民眾健康意識提升及健康篩檢比率增加有關。環境部表示,為了進一步改善空氣品質,行政院已於112年12月21日核定第二期空氣污染防制方案(113年至116年),將採取精準治理結合淨零轉型減污減碳共利策略,跨域整合九大部會量能,投入新臺幣766億推動八大面向37項管制策略,期達成PM2.5年均濃度改善至13微克/立方公尺以下目標,持續提升環境品質,維護國人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