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統賴清德今(10)日發表首任國慶談話指出,將強化台灣因應極端氣候風險的調適機制,提升國家整體的「民生」、「災防」韌性。其中為因應極端氣候的挑戰,農業部於治水、災防投入施政資源,穩健邁向淨零轉型、均衡台灣及包容成長,未來依總統宣示的政策方向,農業部持續落實相關預算編列,讓臺灣農業成為永續韌性的產業行動方案,營造幸福農村。
就「災防」韌性部分,農業部表示,將善用遙測科技,利用高解析衛星影像進行崩塌判釋,未來持續推動衛星科技應用,提升災害監測和應對能力此外,也將強化預警及疏散機制,並進一步完善細胞廣播系統,確保預警信息能迅速、準確傳達。另外將提升防災硬體設施,對於重點災區崩塌土砂及橋涵孔洞瓶頸段迅速進行清疏,另全面巡檢防砂壩、護岸等既有設施,儘快修復及改進。並就農田排水進行系統性改善農田排水,對重要農業生產區進行全區整體檢討規劃,並加強漁民自主防災。
在「民生」韌性方面,農業部將加速農業基礎環境網絡佈建,推動氣候變遷調適作為,強化農業韌性、確保糧食安全。推動農、林、漁、畜產業調適策略與整合農業科技研發技術,導入氣象預測圖資剖析未來農業變化,以協助產業調適更到位,韌性農業持續擴散應用提升農業因應氣候事件之抵抗力及恢復力。分為韌性糧安、韌性災防及韌性基建等三大面向策進。
在「韌性糧安」部分,農業部將推動農業全方位氣候調適作為與適栽區調整,除建立應變氣候變遷之相關調適技術,持續研發抗逆境的作物品種、種苗及生物科技,另也將輔導設置加強型溫網室、建立農業氣象站,並與中央氣象署合作建置客製化氣象預報服務點位;同時輔以災害救助與保險等財務機制,減少農業經營損失,未來也將藉由農業產銷大數據資料庫分析,持續盤點規劃生產供應,確保糧食安全自主。
農業部說明,就「韌性災防」部分,將導入創新AI技術,提升災害監測預警,輔助強化減災作為與災後復原,預計113年底前全面導入農業天然災害科技勘災APP,並開發指數型天災認定標準;符合氣象參數之災害與品項,免勘查即啟動救助,並持續滾動檢討氣象參數救助適用範圍。另針對氣象參數型保單導入智慧化理賠服務,主動核算並即時通知農民,讓農民損失及時獲得填補,迅速復耕復建。
「韌性基建」部分,農業部進一步說明,將加速具耐候性與維護糧食安全之農業基礎建設。109年10月起推動擴大灌溉服務、並加速灌排渠道、埤塘與農田水利設施構造物、農水路等更新改善,提升設施功能與水資源利用效率,建構符合現代農業生產所需新式灌溉排水系統,並持續辦理整體性治山防災,針對坡地既有農路設施維護改善,加強水土保持設施、邊坡穩定、路面、路基、排水及安全設施等工作。
農業部表示,今天是中華民國113年生日,賴總統出席中華民國國慶大會,以「團結台灣,共圓夢想」為主題,農業部強調,氣候變遷是全球面對的問題,尤其農業生產環境與氣候息息相關,農業肩負糧食安全與生態維護的功能,在新農業改革基礎上,農業部積極建構策略型農業思維的施政主軸,刻正推動「智慧韌性 永續安心」-農業政策行動策略,訂出四大主軸以及十三項重點策略,連結智慧生產與數位服務等科技元素,全面提升農業韌性,讓農民成為高度專業的職業,降低農業經營風險,確保產銷秩序,提升農業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