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30)日資源循環相關的8個產業聯盟,超過兩百家企業及部會代表,橫跨食品、塑膠、紡織、健康、營建、電子產品、無機資源、循環產業等不同領域,共同參與「公私協力 循環8+N」聯盟成立儀式,由環境部彭啓明部長、資源循環署賴瑩瑩署長及各聯盟代表共同見證,各聯盟代表分享成立聯盟目的及任務,以及未來一年預期的成果,並與彭部長座談,探討聯盟的具體行動,期透過公私協力讓資源循環產業更有效的鏈結,預估資源循環產業產值至2030年可達3,700億元,達到綠色及數位雙軸轉型,環境永續的目標。環境部彭啓明部長表示,循環經濟是應對氣候變遷、達成淨零排放及實現永續發展的關鍵方式,依據氣候科技現狀報告,氣候科技基金對循環經濟的投資,僅次於氣候調適和交通運輸領域。彭部長特別提到臺灣綠色成長戰略的三大資金需求,「綠色成長基金」環境部將爭取百億臺灣綠色成長基金,投資於減碳與循環經濟的項目,助力企業發展。「保險業資金」環境部已與金管會展開合作,引導保險業資金投入循環經濟。「創投資金」與創投公會合作,吸引創投資金支持循環經濟與淨零產業。這三大資金來源將成為產業發展的重要推動力,呼籲所有相關企業積極參與,與環境部攜手,擴大循環經濟的規模,創造新的產業價值。盼資源循環聯盟從現有8個聯盟持續拉進「N」個成員,共同壯大資源循環體系做出經濟規模,也盼聯盟成員從民間角色支持「資源循環促進法」的修法,相信完成修法後更多的可能與想像將化成實際行動。同時,國際對塑膠污染的日益提升,聯合國推動全球性塑膠公約,解決塑膠從生產、消費到棄置的問題,更加強調資源循環的重要性。環境部負責淨零關鍵戰略中的資源循環零廢棄戰略,持續強化資源的有效循環利用來達到淨零目標,包括推動多元化的廢棄物處理方式、創建循環園區,並跨部會制定解決方案。此外,環境部也積極推動環保新文化運動,落實資源分類回收、減少使用塑膠袋及一次性餐具、多使用環保產品,促進永續消費,從產業至民生落實資源循環。台灣永續能源研究基金會董事長,也是前環保署署長簡又新,亦相當期待資源循環促進法早日完備,直言當年任內便是在「廢棄物清理法」修法後確認生產者責任、建構回收系統後,輔以「外星寶寶」等政策,推動全民教育讓臺灣的資源回收行動有成,若壯大臺灣資源循環產業,不僅將幫助全世界,也將使臺灣站上世界舞台。資源循環署賴瑩瑩署長說明,循環署成立後訂定「綠色設計源頭管理」、「能資源循環利用」及「廢棄物量能平衡及管理」三大循環策略,以及「暢通循環網絡」、「創新技術與制度」等兩大資源循環驅動支柱,並優先推動10 項關鍵項目,期達成零廢棄及淨零願景,以面對循環經濟的法律規範、產品成本、技術創新、行為模式、協調合作、產業轉型、國際環境等關鍵議題。環境部成立滿周年,已逐步由以往監督者的角色,轉型為整合者及推動者,8+N資源循環聯盟成立目的,是希望透過公私協力及跨域合作,建構資源共享平台,提升產業間資源媒合效率,強化動靜脈產業間循環,形成經濟規模,暢通資源循環管道。本次8+N資源循環聯盟的成立,除了串連目前已成立的 8個聯盟,+N是希望未來持續成長茁壯,期待更多資源循環領域的聯盟團體加入,共同從設計、生產、消費、回收到循環的各個面向,創造一個加速資源循環轉型的網絡,此跨域的交流方式,可有效提升資源循環產品及服務的創新與價值,並促使製造和服務相關產業,形成上、中、下游資源循環的產業鏈,共同發揮市場的影響力,進而擴大資源循環產業經濟規模。聯盟的成立是希望透過MGM (Member Get Member)號召,由政府帶頭來推動各資源循環產業的鏈結,輔以各項補助及法規調適,以公私協力的方式引進資源及資金以壯大發展,並鼓勵業者導入數位技術及工具,提升資源循環效率、加速循環經濟發展,並擴大經濟規模。8+N資源循環聯盟未來將定期召開會議或工作坊,建構資源循環的產官學研平台,融合各界之力,掌握國內外動態及技術發展,共同研商推動方案,聯盟對政策的建言,將做為政策規劃及評估的重要參據,並共同推動「資源循環促進法」修法。期能有效強化資源的有效循環利用,同時擴大資源循環產業產值,提升臺灣資源循環產業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達到零廢棄與淨零排放的願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