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新聞─陶泰山/台北
隨著智慧型手機推陳出新,臺灣每年銷售約500萬支手機。然而,這些手機內含的化學元素若未妥善回收,將導致新材料開採與碳排增加。目前我國手機回收率僅約12%,遠低於理想標準。為改善此情況,環境部資源循環署宣布,從2025年1月1日起,要求手機製造、輸入及銷售業者承擔手機回收責任,並鼓勵推動手機租賃、維修等循環服務。
調查顯示,超過五成民眾將舊手機閒置家中,未參與回收,原因包括不知回收點、缺乏回收獎勵以及擔憂個資外洩。循環署本次公告的「廢行動電話回收及循環服務規範」明定,2026年1月1日後製造、輸入的手機需標示分類回收標誌,同時要求品牌與銷售業者在營業場所內設置回收設施,於出入口標示回收方式,並採取個資保護措施。為促進回收,業者需提供廢手機回收優惠,鼓勵民眾參與。
此外,自2026年起,相關業者需提報年度手機循環率成果報告,並達到15%以上標準。若未達成,需提交改善計畫,且次年未改善者將依規定處以3萬至15萬元罰鍰。
詳細公告內容請參考行政院公報資訊網(https://gazette.nat.gov.tw/egFront/),以瞭解完整規範細節。
圖/智慧手機,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