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新聞─陶泰山編輯
午後的廈門興才職業技術學院內,劉明昌正帶領一群學生專注排練電音三太子的舞步。這位來自台灣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在大陸扎根超過十年,通過獨特方式為兩岸非遺文化注入新活力,留下了深刻印記。
劉明昌表示,他與三太子文化的緣分始於童年。在台南太子宮的一次經歷,讓年幼的他初次接觸到三太子文化。雖然當時年紀尚小,但這段記憶卻深深扎根,並在他23歲時促使他投入電音三太子的傳承之路。
2005年,台灣掀起“台客風”熱潮,傳統三太子表演與電音文化首次碰撞,產生了全新的表演形式。當時年輕人嘗試將夜店舞步融入其中,雖遭到傳統長輩的反對,但迅速在年輕族群間流行起來,賦予古老民俗藝術新的生命力。
2013年,劉明昌來到大陸,經歷了廣東的創業嘗試後,因一位舞蹈培訓朋友的推薦,選擇了文化相近且政策支持台青創業的廈門作為發展基地。在這裡,他結識了與他理念契合的三太子少年團團長蔡建龍等人,大家共同致力於文化保護與創新。
在廈門興才職業技術學院,劉明昌開設了電音三太子社團。他發現,大陸學生對傳統文化充滿熱情,即便需要克服表演頭套重量及視線受限等挑戰,他們仍願付出努力。他感慨道,正是這份不畏辛苦的精神,讓非遺文化在年輕世代中延續下去。
對於三太子文化的傳承與發展,劉明昌認為,兩岸在文化內涵上大同小異,僅有儀式細節略有差異。目前,他與廈門三太子少年團頻繁聯合演出,透過互相學習和融合創新,讓文化既保留傳統,又更具時代感。
從台南到廈門,劉明昌用25年的努力,架起兩岸文化交流的橋樑,展現出傳統與現代交融的魅力,為非遺文化譜寫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