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新聞–KulasWu(木白伯)
除了在潮流的賽道上競逐的選手們,對新品有著迫切的占有欲外,縱使是一般人,亦大多為新品的擁護者,對二手衣物或「僅是試穿過的新品」(請注意「新品」兩字)都有著莫名的排斥心理,情況更甚者連回收物再製的全新商品(例如用回收輪胎做成的包包、以回收保特瓶塑料製成的手錶等)都會被列為拒絕往來的對象。
究竟是什麼樣的因素會使人對「二手」、「回收」等詞產生如此強烈的心理疙瘩呢?要深挖這個問題,我們或許得先從「個人對新品的定義」以及「新品對個人的意義」兩方面的個人內在因素來作為切入的課題。
嶄新的T恤、剛上市的外套、甫從禮物盒裡取出的水晶項鍊,還是逛個街就不小心手滑帶回家的運動鞋…不管面對何種新品,只要是真的很感興趣,那情緒變化十之八九都是看到後日思夜想,入手前興奮難耐,開箱時興高采烈………然後呢?真正能對後續侃侃而談的人,我想應該寥寥無幾吧!
筆者將這樣的情況稱之為「感覺空窗期」。
若把這種過程類比為「愛情」,可能會更簡單明瞭:
(看到後)單相思的日思夜想;
(入手前)熱戀期的興奮難耐;
(開箱時)新婚時的興高采烈,
同樣的,然後……呢?
老夫老妻?(只是因為實用)
相看無感?(單純捨不得丟)
同床異夢?(心早另有所屬)
還是…閃結閃離?(跟隨快時尚走)
由此可知,雖然「感覺空窗期」時間可長可短,影響也各不相同,但若以結果論來說,要嘛早早分手,再不就是歹戲拖棚,不管哪種顯然都無法歸類為正向的後果。
筆者認為,會有「感覺空窗期」的存在,關鍵在於每個人對「新的」一詞所抱持的理解和感受。那麼,你心中「新的」是代表什麼意思呢?
一輛烤漆光亮如鏡的汽車?
一款還待在新手村被虐的遊戲?
一間尚待家具填滿的新成屋?
一個還有極大養色空間的頭層牛皮包包?
或是你對「新的」的看法全憑感覺,只要是看膩了、厭倦了、與現下風格不符了,或就僅是單純沒fu了,不管花費時間的長短(有可能幾秒就膩了,例如還寫不到十個字的原子筆;亦有可能會長達數月或數年,例如某高科技的3C產品),通通都稱不上是「新的」,就僅能成為「過去式」了。
如是以前者(具體事物的外貌)來判斷何為新舊,這種喜好模式還好處理,頂多就是好好使用並做好維護保存的功夫,盡可能讓東西看來不那麼礙眼(或骯髒)便是。但若是依後者(抽象的心裡感受)來判定新舊程度,那問題就會複雜得多,除了來自本身的情緒反應(厭了、膩了、不適合、不喜歡)外,還可能有外部壓力的干預(因友情的破裂、愛情的幻滅、家庭的破碎等因素改變對物品新舊的看法)。
而以上還是從東西已有主人(擁有者)的觀點來討論,如果是出於商家的角度
,那將帶出一個關於快時尚且細思極恐的嚴重議題——所有沒有賣出的過季新品——那些遭受潮流淘汰的商品,就會平白無故蒙上「舊」的陰影,除了作為慈善用途,或流入二手市場成為活絡經濟的一環外,似乎就只剩成為留給後代和地球「垃圾債」一途了。
一個概念若少了強而有力的論點支持,那該概念有多主觀,往往就有多脆弱。
如果你只是純粹覺得「新的」就是好,也說不上哪兒好,那它的意義對你而言很可能就僅是為了滿足一時心裡上的優越感,或可以讓自己得到精神上的安全感或舒坦,在這樣的思維下,「新的」概念確實非常主觀,而其支撐的論點也就異常薄弱了。
(文章僅代表筆者觀點,不代表波新聞立場)
作者簡介:
KulasWu木白伯。永續思維的推廣者,時事觀察員,認為時尚不是具體事物,而是一種生活態度的「普時尚」實踐人。
一位喜愛穿搭,衷情賞析衣物,與各大網路二手市場糾纏超過二十年,累積豐富實戰經驗的骨灰級二手玩家,並於2023年在網路開立獨立二手物賣店「古着漫遊」,進一步嘗試接觸不同視角下的二手領域。
目前為FB「時尚漫漫來」版主、波新聞「二手時尚」、「庶民公爆」專題作者兼公民記者的自由撰稿人。
FB粉專「時尚漫漫來」:https://www.facebook.com/KW.WSFToL
Instargram:https://www.instagram.com/kw_fashion_artroom
Threads:https://www.threads.net/@kw_fashion_artroom
旋轉賣場「古着漫遊」:https://tw.carousell.com/u/kulas_w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