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新聞─吳天/高雄
甫榮獲教育部「社會教育貢獻獎」的玫瑰墓樂團將生命教育列車開進鳳林國中,樂團以「生命搖滾」的形式透過音樂詮釋急診室病患、家屬及社會中不同人物的真實故事。近年來樂團參與場公益及校園演出,希望透過生命教育發揮社會影響力,讓更多人勇於面對生命的挑戰。因為他們這18年來堅持,足跡遍布全台各所學校,用音樂述說故事,將生命教育繼續傳唱校園每個角落,感動每個閱聽者。玫瑰墓樂團也在觀眾的回饋中,感受到音樂的意義與價值。
位於台南的「玫瑰墓樂團」,以搖滾樂結合演講的方式,演繹社會中真實的生命故事,讓聽眾隨著樂團音樂的演繹感受每個生命樂章的的故事,透過每一首詮釋生命故事的樂章傳達生命的韌性,聽見他人生命的經歷為自己及身邊的人注入正向的力量。玫瑰墓樂團的音樂由團長蘇世揚創作,蘇世揚是現任台南市立醫院急診部主任,醫院的工作使他自然地接觸到病患與家屬的故事,原先只是將醫院及社會中的見聞,以散文和歌曲的形式記錄下來,而後才開始與友人組成樂團進行展演,透過音樂讓更多人從音樂故事中感受生命的美好。
蘇世揚提到,樂團的名字源於「玫瑰木」與「墓」兩字,「玫瑰木」本是製作木吉他與非洲鼓最好的材料,亦是樂團選用的其中兩種樂器;而「墓」則扣合其音樂理念,象徵坦然面對人生終點走向死亡的時刻,便能活得像玫瑰一般精彩、亮眼。樂團以參與校園及公益團體的演出為主,用音樂結合演講來詮釋生命教育,不做教條式的演講,而是透過一個個社會角落最真實的案例,讓更多人了解生命中的困難與勇氣,並活出如玫瑰般精彩的人生。
成立於2006年的玫瑰墓樂團,這18年裡也曾遇到許多挑戰。玫瑰墓最開始以獨立樂團的形式演出,多數時候台下幾乎沒有觀眾,也沒有任何收入。因此,當時的團員們開始回歸自己原先的工作,並減少演出的時間,樂團曾一度停擺。
直到最近三、四年,樂團發布了專輯《浮木與枯骨》,受邀慈善音樂會演出,並獲得現場熱烈的迴響,再加上這三年扶輪社的經費支持,開始投入更多公益及校園巡演。其後,樂團更加入「生命演講」的形式,透過闡述歌曲的緣由與故事,讓觀眾更能了解歌詞的意涵,同時審視自己生命的軌跡。蘇世揚表示,現在能收到觀眾的回饋與喜愛,甚至影響了一些人對生命的態度,便是演出最大的收穫。
有別於傳統的流行樂與生命教育的講座,玫瑰墓樂團的歌曲直面人的生、老、病、死,更詮釋了患者、家屬及社會中不同人物面對生命的力量。這些故事不僅能感動聽眾,也能讓共同演出的團員或聽眾投射自己的經歷。(演出歌曲)裡面的《老》是在講女兒長大後要嫁人的心情,這首歌曲讓鳳林國中王慧君校長回憶著「當年出嫁幾天後和母親通電話時,母親述說著雖然生活在同一個城市,卻開始思念女兒。校長在電話那頭眼淚開始留下來……」的往事。《臣諾》、《那天》詮釋著兩位熱愛生命鬥士,多次走過死門關的林豈臣,化療上百次仍積極樂觀面對的連老師,他們對生命的珍視,想要努力活著的渴望,對珍視生命的歷程令人動容。《罌粟花朵》演繹著一個誤觸違禁品年輕生命從此殞落的故事來宣導「反毒教育」。一首首生命故事透過吉他、貝斯、非洲鼓、爵士鼓、大小提琴、鋼琴、鐘琴等多種樂器來詮釋,巧妙地結合古典與搖滾音樂的特色,形成獨特曲風觸動人心、震撼著閱聽者。
在每一首歌曲的背後,是一個家庭或社會的動人故事,不僅承載了許多人生命情感的重量,也體現樂團對於社會的關懷。未來,玫瑰墓樂團將持續透過公益演出,帶領觀眾認識不同的生命故事,發揮樂團的社會影響力及貢獻,將生命教育繼續傳唱到社會及校園角落。繼續用音樂來敘說生命的故事,用故事激勵聽眾正向的力量。玫瑰墓樂團持續扮演著「用音樂影響生命,用故事感動生命」的希望工程,聽眾在演出後給予的回饋甚或宣傳,也會成為玫瑰墓樂團持續前進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