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新聞—劉己玄/高雄
旗山溪洲有「香蕉的故鄉」美譽,盛產香蕉,四、五零年代時,蕉農早上起床睜開眼睛,吃完早餐,想到的第一件事,就是去蕉園。蕉農無暇照顧小孩,於是,旗山農會及旗南合作農場甚為窩心,發揮最大的協助效能,開辦托兒所「收容照顧」蕉農小孩,讓蕉農「安心」在蕉園種植或割交。
昔日蕉農,現今都已耄耋之齡了,不再為蕉園忙碌或收割香蕉,但仍有少數蕉農依然到蕉園,除除草或割割已變黃的蕉葉。
已成「耆老」輩分的蕉農,每每想起昔日農會及合作農場開辦托兒所「分擔」蕉農忙碌時的往事,都懷念不已!
一位蕉農回憶說,農會及合作農場為分擔農忙而開辦托兒所,應是全台首創。當時的教室,都借用各角頭廟宇廂房或空地活動,每班的小朋友至少有50名。
當時借用的各角頭合作廟宇有:鯤洲里鯤洲宮、南洲里石岩寺。
蕉農回憶說,香蕉產量高峰時,轄區溪洲國小亦設置幼稚園,但無法容納所有小朋友,只能開設2班。
隨著香蕉產業外銷受挫,溪洲人口外流,溪洲人口遞減,農會及合作農場開辦的托兒所,逐一停辦。
溪洲國小在香蕉鼎盛時,全校師生高達3000人,幼稚園有2班至少100名。現在的溪洲國小師生只有100人左右,幼稚園也有2班,但每班50名不到。
圖/昔日借托兒所上課的托兒所、旗山區農會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