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漾新聞記者陳雯萍/高雄報導】目前正在法國進行國際教育的高雄女中,3日與法國德薩伊中學進行交流,兩校同學也對談台灣教育與政治的多項議題,激盪腦力,也訓練批判思考,重新看待台灣在國際的位置。
位於巴黎十六區的法國德薩伊中學,是巴黎最著名的學校之一,也是該區規模最大的教育機構,高中部門有學生 3,200人,是2017年度教育部師鐸獎獲獎人員出國教育考察到訪參觀的學校之一。
這次雄女到訪德薩伊,由該校校長富尼耶(Patric FOurnie)親自主持歡迎會,介紹該校「傑出人才培育計劃」,歡迎優秀的雄女學生,並和德薩伊中學高等院校預科班70位學生進行難得的議題對談。
貝特朗老師(Sebastien Bertrand)介紹該校高等院校預科班,招收18-20歲學生,為期兩年進行高水準多學科培訓,目標在藉由高效率的學習方式,以及密集的考前準備,期順利通過高等院校入學考試。課程發展重視方法論、嚴謹性,要求學生要堅強奮鬥、團結一心,才可以達成學習目標。
駐法代表處教育部教育組長,也是雄女校友陸美珍受邀出席歡迎會,代表致贈總統「六順和春」春聯,在兩校互贈紀念品後,雄女學生全英文介紹學校與台灣,並由陸美珍組長、鄭文儀校長及雄女學生回答法國學生各面向的深度提問。
相關的議題,包括台灣有限的國際地位對教育機會及與其他國家的學術交流有何影響?台灣如何調整教育體系,以幫助年輕一代對應區域的地緣政治挑戰,特別是在培養韌性、批判性思維和外交能力等等。
校長鄭文儀回應議題,說明雄女現階段全球四大洲有2所結盟學校、12所固定交流學校,推動國際教育交流,期能突破限制。
鄭文儀也指出,108新課綱著重「生活中融會貫通活知識」的素養導向教學與評量;校訂必修SDGs課程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17項議題,及教育部19項議題融入,期培養學生思辨能力與適應韌性。
這些問題涵蓋了教育、政治、歷史、文化及個人經驗等多個面向,現場也引發許多有趣且熱烈的討論。
雖然交流參訪時間不長,但雄女師生皆認為,經由台法年輕學子的活潑互動,堪稱是一場非常成功的國際教育交流。
【漾新聞】#漾新聞 #高雄 #
看更多新聞 請點選「漾新聞」網址 https://youngnews3631.com/index.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