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新聞-辜士陞/嘉義
嘉義市結婚與生育率低,嘉邑崎頂大福興宮月老祖廟明,今(9)日舉辦「古式拋繡球招親大會」盼月老促成美好姻緣。廟前廣場搭起3層樓高的招親大會舞台, 來自全台未婚男女共約600多人報名,是此活動舉辦10年來最多,男女比例5:1。在月老祖廟前廣場舉行,活動以「拋出幸福、抓住真愛」為主題,採取傳統儀式,讓未婚男女透過趣味互動邂逅佳偶。活動邀請嘉義市副市長林瑞彥、 議長陳姿妏、立委王美惠、及多位民意代表、地方仕紳蒞監指導,大家共襄盛舉。
![](https://img.ikh.tw/fion/t_fion_9t5fz2tk4v95_1.jpg)
大福興宮主委曾東本表示,大福興宮月老祖廟,平日就常有信眾來燒香參拜祈求好姻緣,香火鼎盛,此次拋繡球活動有來自全台近百位女子和500多位男子報名,都是滿22歲至45歲的未婚男女。
![](https://img.ikh.tw/fion/t_fion_9t5fz2tk4v95_2.jpg)
月老祖廟總幹事蔡坤章指出,為鼓勵男女青年尋覓良緣結婚,因應家長們的要求,月老祖廟10年前開始舉辦未婚聯誼活動,今年擴大以古禮招親拋繡球辦理,適逢春節過年,搭建充滿喜氣洋洋的招親大舞台,增添活動的樂趣,讓參加的青年朋友放鬆心情。
![](https://img.ikh.tw/fion/t_fion_9t5fz2tk4v95_3.jpg)
今年拋繡球方式與往年不同,廟方特別搭建3公尺高閣樓,讓報名女子登樓拋繡球,台下男子接球。符合資格的男性將獲贈「姻緣線」,女性則可獲得「庫洛米保暖杯」作為紀念。
![](https://img.ikh.tw/fion/t_fion_9t5fz2tk4v95_4.jpg)
拋繡球源遠流長,最早可追溯至2000多年前,起源於廣西地區,原為「飛砣」兵器,後逐漸演變為娛樂活動,並發展為壯族青年男女互許終身的定情習俗。宋朝周去非《嶺外代答》記載,上巳節時,適婚男女互拋繡球,若女子接受男子拋出的繡球,便象徵願意接受對方的求婚。這項文化流傳至今雖已有些變化,但仍是追求象徵幸福與美滿姻緣的重要儀式,更常在影視劇中看到,也是台灣民眾家喻戶曉締結姻緣的方式。
![](https://img.ikh.tw/fion/t_fion_9t5fz2tk4v95_5.jpg)
參加民眾表示,因職場同事多為男生,希望透過活動多認識異性,連續參與活動三年來,確實透過活動認識幾位女性朋友,希望今年就能找到正緣。也有民眾表示,雖然現今網路交友發達,但線下認識更有溫度。活動吸引遠自彰化、高雄和屏東等外縣市的未婚男女參加,熱鬧滾滾。
圖:嘉邑崎頂大福興宮月老祖廟「拋出幸福抓住真愛」拋繡球活動 (辜士陞/攝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