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新聞–KulasWu(木白伯)
恭喜,現在的你終於要踏出二手購物的第一步了!筆者非常明白你當下雀躍不已的心情,對諸多商品的幻想或對合適賣場的挑選,都令你陷入既興奮又難以抉擇的心境——到底是要先決定買什麼裝備(服裝或飾品)?還是先決定要投入的戰場(私人二手賣店或大型二手連鎖賣場)?抑或全部交給隨機直覺來創造未知的戰利品?
然而,依據過來人的經驗,筆者必須潑你一桶冰涼沁骨的冷水——為免又再一次陷入無限的囤積輪迴,這些買什麼或去哪買等都是次要的事,你首要做的只有一樣——拯救你那滿腹陳年衣物又嚴重消化不良的衣櫃。
大夥都看過恐怖片吧?「衣櫃」總是這種片子中最愛使用的嚇人元素之一(那尼亞傳奇的魔衣櫥是例外)。它那舊舊的門扉裡頭最能呈現神秘、深邃、陰暗又難以捉摸的氣氛,而這種氛圍又往往能營造影片的驚嚇高峰,可謂履試不爽。
雖然每個人家裡的衣櫃不會有什麼妖魔鬼怪藏匿其中(我是指正常而言),但當你試著做一件你可能已數年或從未做過的事——把所有的東西清出來(對,我是說一件不漏,包含那些可能已遭老鼠品嚐或即將長蕈類植物的各種玩意兒),驚嚇指數或許不會比看恐怖片的特效要低多少。
「咦?我怎麼會有這件衣服?我有買過嗎?」
「同樣的褲子居然有兩件?怎麼可能?」
「這件外套也太醜了!不可能是我買的吧?怎麼會出現在這裡?」
「天呀,這雙襪子真的太噁了!都發霉了啦…」
「這個包包居然放在這裡!我之前找了好久都找不到說…」
沒錯吧?這種驚嚇大於驚訝的OS,真的是要幾句有幾句。
管東西各不同,驚嚇百百種,卻全都導向同樣的疑問:——「這到底要如何整理?」&「我留下它要做什麼?」
過去筆者都以為「清衣櫃」就只是單純字面上的意思——把不要的衣服處理掉,整理出更多的存放空間,僅此而已。但自從開始對精準購物有更深一層的認知後,才深深發覺原來「清理」才是購買物品真正的前哨站。接下來幾篇文章筆者將一邊分享整理和取捨的方式,一邊告訴大家這到底與購買一事何以密切相關。
首先,請給自己一個重新了解自己衣櫃的機會,清出一個足夠大的空間,來場超乎想像的「大地震」(當兵用語,意指教育班長將疑似藏違禁品的新兵的置物櫃翻個底朝天的舉措),讓你所有關於衣著的購物歷史全部攤在陽光下吧!
看到一地(或一床)狼藉,你可能多少會有點驚慌,也可能很想逃離現場…這個令人汗毛直豎的場面筆者也曾親身體驗過。請給自己一點信心,或許那裡面有不少你的黑歷史,但只要硬著頭皮經歷一次「取」&「捨」的程序後,你會感謝那個拿出勇氣面對尬尷、煩躁和不知所措的自己。
接下來,筆者會綜以塔拉‧巴頓《精準購買》書中講述的概念與親身實行後的經驗,用兩大程序「取」(試圖保留)及「捨」(後續處理)為主幹,再細分成五個階段來逐步說明如何判斷衣物的去留並發揮其最大效益。
如一次分享完所有內容,勢必會因過長的篇幅造成閱讀障礙,故本篇會先從「取」這個程序開始說起,而「捨」的部份就留待下回分曉囉。
第一大程序「取」含括了前三個階段:
在這個程序中將分享如何依場合、實用性及物品狀況來快速區分該物品是否仍有保留的必要。
第一階段:這個你穿/用得到嗎——依場合來粗略分類
把你的生活拆分成三個區塊:工作、居家、休閒。然後盡可能從頭到腳將會穿到的衣物和配飾依上述區塊分類。舉例來說,工作上會保留的可能是西裝、領帶、素面襯衫或是不怕髒的深色T恤;居家則是以寬鬆、舒適(或帶點幼稚圖案)的純棉衣物為主;而休閒的範圍算是最廣的,與朋友聚會、單獨出遊或凡是能對外展現你個人特質的任何穿著物品都能歸在此類。
若屬以上皆非,或是一時無法劃分的東西,那就暫且另外命名一個「其他」的區塊,當作它們的臨時存放區吧。
第二階段:這個你可能會穿嗎——依實用性進行二次過濾
在物資如此富足的時代,每個人少說都會有至少五至十件以上幾乎未曾上身,或是壓根忘了上回帶它出場是何時的備用衣物吧?而這些衣服就分別散落在上述各分類之中,其中又大概率會以「其他」裡為數最多。
是以針對第二階段,筆者另外想出一個最為方便的篩選順序,如下所示:
一、用時間篩選:準備好一個大一點的「淘汰箱」,並在心中訂一個淘汰底限,半年、一年甚至兩年都可以,只要在限定時間內從未穿過的衣服就讓它進入淘汰箱,千萬不要抱有可惜的心理,不然極可能在第一階段便停滯不前,白白浪費時間。
二、用可能性篩選:剩餘的衣服無論是區分在哪一類,請靜下心來並捫心自問:「我還有可能會穿它嗎?什麼時候?什麼場合?它還適合我嗎?」每個問題都要勢必要追問到有具體確切答案為止,比方說若還可能會穿,那是今天會穿?下禮拜會穿?又會是在見朋友時穿?與家人出遊時穿?這個衣服的風格還適合現在的我嗎?我穿起來感到自在嗎?我還能穿它多久?有保留的必要嗎?只要有任何答不出來或是不符合「可能性」條件的服飾及配件,請不要客氣,淘汰箱的空間就是為了它們而存在的。
第三階段:這個你還能穿嗎——依物品狀況來再三判斷
能存活到這個階段的應該算得上是你衣櫃中的精英份子了,不但好看、好穿又兼顧實用性,有些只要好好保護,或許再陪你個幾年都沒有疑慮,不過仍有些衣物已明顯達屆退年齡,可能連當睡衣都成問題。相信大家都有聽過出自傳奇軍事家麥克‧阿瑟的名言:「老兵不死,只是會慢慢凋零。」再怎麼優秀的作工搭配上好的材質,又再如何的愛不釋手,穿久了也會毀損,放久了亦會變質。所以請事先做好「淘汰它是出於三思,而非無端捨棄」的心理建設,讓事後若真遇到這樣的寶貝時,可以不帶遺憾地放手讓它離開。
(文章僅代表筆者觀點,不代表任何媒體立場)
作者簡介:
KulasWu木白伯。永續思維的推廣者,時事觀察員,認為時尚不是具體事物,而是一種生活態度的「普時尚」實踐人。
一位喜愛穿搭,衷情賞析衣物,與各大網路二手市場糾纏超過二十年,累積豐富實戰經驗的骨灰級二手玩家,並於2023年在網路開立獨立二手物賣店「古着漫遊」,進一步嘗試接觸不同視角下的二手領域。
目前為FB「時尚漫漫來」版主、波新聞「二手時尚」、「庶民公爆」專題作者兼公民記者的自由撰稿人。
FB粉專「時尚漫漫來」:https://www.facebook.com/KW.WSFToL
Instargram:https://www.instagram.com/kw_fashion_artroom
Threads:https://www.threads.net/@kw_fashion_artroom
旋轉賣場「古着漫遊」:https://tw.carousell.com/u/kulas_w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