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昨(13)日立法院內政委員會「堰塞湖監測、災害預警通報、疏散機制及災後復原重建」專題報告中,部分立法委員詢問全社會防衛韌性推動在馬太鞍溪堰塞湖災情發揮的效果等議題,內政部於今(14)日進一步說明。
內政部表示,在馬太鞍溪堰塞湖災情中,自114年9月23日至10月14日下午4時止,各部會及民間支援救災出動人力計111,885人(次),其中民力(如:義警、義消、災害防救團體及志願組織等)計31,768人(次)、內政部主動協調安排之替代役計2,117人(次);又各部會支援救災出動各式車輛13,168輛(次)、各式搶救機具25,142部(次)、搜救犬78隻(次)及其他資源70台(次)。前述投入協助災情復原之志工團體,如:財團法人中華民國佛教慈濟慈善事業基金會、財團法人門諾社會福利慈善事業基金會、社團法人花蓮縣志願服務協會、花蓮縣瑞穗鄉農會、瑞穗社區發展協會、社團法人花蓮基督教女青年會、國泰人壽、中華基督教救助協會、卓越行道會、新女力公益協會、山達基教會、啟模守望相助隊、荒野救援、光復國中、花蓮慈濟高中、慈濟大學社工系及玉里鎮婦女會等。
近年中央政府大力推動防災士培訓,提升自助、他助、共助的防災韌性,本次支援花蓮光復鄉的志工群中亦多有防災相關訓練之NGO參與,實踐全社會防衛韌性的精神。內政部第一時間跨區動員現役替代役,並啟動備役替代役勤務召集,統計至10月13日已動員1,938人次救災人力,共同協助災民,讓受災地區早日恢復原貌。這些都是台灣民主自由社會多元化合作的特色,也是全社會防衛韌性的展現!
內政部強調,中央災害應變中心、花蓮縣政府現在仍然維持一級開設,內政部將與各部會及地方政府緊密合作,持續協助災區復原,並確保民眾生命財產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