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新聞─楊舜鈞/嘉義義竹
嘉義縣義竹鄉很多村落都有所謂的「意象裝置藝術」,其中廣植玉米的中平村的路口意象裝置最「耀眼」,一看就知道這個村落最大宗的農作物就是蕃麥(玉米)。
中平村躲不過少子化、人口外流的衝擊,如今人口數只剩約400人,而且還人口老化。農作勞動力嚴重不足的結果,當然農作樣態也跟著單調。
所以,目前這個村落的農作,最大宗的就是玉米,因為玉米可以透過小地主大佃農的機制,全程機械化耕種及採收,不太需要太多的勞動人力。
義竹號稱是玉米的故鄉,中平村是全鄉玉米種植面積最大的「蛋黃區」,所以,中平村的路口意象裝置藝術當然也就選擇玉米圖騰做「地標」。義竹鄉另一個選擇玉米圖騰作地標的村落是龍蛟村。
![](https://img.ikh.tw/fion/t_fion_j09376982m50_1.jpg)
中平村的玉米地標藝術有兩座,西南角進村的路口有一座,但作品比較單調,只在牆上豎了一條玉蜀黍。東北角從田尾聚落入口處的裝置藝術,就非常有看頭了,匠心獨運,小小農村能搞出這般水平的路口意象裝置藝術,「真正有來歷」。
這處路口的裝置藝術,最耀眼的當屬牆上那支特大號的玉蜀黍,果粒金黃還有綠葉,比一個成年人的體積還要大,體重看起來應有上百斤,全世界根本找不到這樣大支的玉蜀黍。
牆上牆下還有數隻松鼠,有的在路面用手推車推著玉蜀黍,模樣像準備去分享同伴大啃一頓,有的拿著望遠鏡站到牆頭對著玉米田瞭望,不知是在找玉蜀黍或負責站崗。牆下還有一群雞,不分公母每隻都肥嘟嘟,一看就明顯象徵著牠們都是吃玉米長大的「玉米雞」。
這座玉米裝置藝術,維護的很好,色彩鮮明,「有青就敢大聲」,中平村有本事代表義竹鄉舉辦玉米迷宮文化季活動,不是浪得虛名的。
中平村長謝勝麒說這是村民向心力夠強,有錢出錢,有力出力,才能共同為中平這個小農村留下這分幸福與經典之作。
![](https://img.ikh.tw/fion/t_fion_j09376982m50_2.jpg)
旅外的遊子回鄉散步田園,常禁不住的叫喊「我中平,我驕傲」。村內的老人逢外人也會行銷「我們中平很漂亮,特別是路口的玉蜀黍是世界最大支」。
事實上,中平村所種的玉米,很少是菜市場或路邊攤在賣的玉蜀黍,百分之99.9%都是用來做飼料的「硬質玉米」,不會賣到一般的菜市場,所以「中看不中吃」。
龍蛟潭村也種不少玉米,不讓中平村獨領風騷,也在村落的入口處豎了一支大號的玉蜀黍,約百公分高,上端的玉米鬚還是用鐵線代替,有點像避雷針或地雷的插梢,小朋友站上去摸過,但保證不會有爆炸之虞,所以大人放心站一邊。路過的人都說「龍蛟潭的玉米鬚特別勇,小孩都折不斷喔」。
![](https://img.ikh.tw/fion/t_fion_j09376982m50_3.jpg)
龍蛟潭這支玉蜀黍也漆得一片金黃,社區發展協會長期用心在維護,太陽照射下「金光閃閃,瑞氣千條」。與中平村的玉米地標各具特色,都成為義竹鄉成功經營一村一特色的指標。
義竹鄉還有其他的村落也都各有裝置藝術,例如後鎮村的入口就用鴿苓做地標。圖樣就是一隻鴿子身上背著一個「紅鴿苓」。
背鴿苓比賽是後鎮與隔壁的平溪村長達數十年的農家休閒活動,純娛樂不涉賭,但拼面子,雙方「輸人不輸陣,輸陣歹看面」,每年清明前後一定全村動員派出訓練有素的鴿子「傾巢」而出,很多鴿子不堪負重在中途墜地被對方擄獲當「戰俘」,但前扑後繼,一隻接一隻上場奧援,拼到最後一兵一卒才定輸贏。
曾經有一年,平溪村陳姓村民帶了鴿舍內全部的七隻鴿子出戰,結果全軍覆滅,七隻鴿子全部被擄,當晚人在睡覺時,淚水都還在枕邊流,這是另類的「合法擄鴿」,充分展現農家的純樸本色。
![](https://img.ikh.tw/fion/t_fion_j09376982m50_4.jpg)
義竹鄉的村對村兩村捉對撕殺的賽鴿苓,每年都舉辦盛大的文化季活動,後鎮村的賽鴿實力最強,難逢對手,前鄉長、現任縣議員黃金茂及村長張耿豪的推廣居首功,九吋大的鴿苓逆風都還能「背回巢」,光是黃議員家的鴿子數就抵得過好幾村,他旗下的鴿子還贏過全縣第一,「全縣第一勇」。
所以,在後鎮村入口處設鴿苓做地標,各界心服口服沒話說,張耿豪村長說這就是一村一特色的具體展現,「後鎮村的鴿子就是強又勇,村子宜居友善,所以隨時歡迎其他村的同好來交流賽鴿的文化與經驗」。
這座「鴿苓地標」位在義竹通往布袋方向的172縣道旁村子入口處,非常明顯,有興趣的「過路人」可停下參觀。村長張耿豪說,最近就準備開訓了,鴿子背著鴿苓飛翔的嗡嗡聲會響徹天空,想聽鴿苓嗡嗡聲的觀眾,「來後鎮就對了啦」。